三年级科学测量气温教案

2023-02-14 23:3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科学测量气温教案》,欢迎阅读!
气温,教案,测量,年级,科学

三年级科学测量气温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实地测量一天中的气温,掌握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了解一天的气温是在变化的。

[科学思维]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通过数据整理,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逐渐形成推理论证意识。

[探究实践]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绘制柱状统计图,分析气温规律。

[态度责任]在测量一天的气温活动中,能保持对气象研究的兴趣,感受工具的使用对测量精准性带来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图,析获得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难点]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教学准备】

[教师]气温计、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提问:一天中气温会发生变化吗?怎样才能知道气温是多少?怎样才能知道气温的变化?

1)学生自由发言。

2)揭示课题:气温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内容。 [设计意图]从自由谈论开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巧妙延伸出本课的研究问题。

二、探索: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预设20分钟) (一)去室外测量气温

材料准备:两人1支气温计、记号笔、作业本

1.出示气温计,提问:这是上节课学习使用的气温计,还记得如何读数吗? 2.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全班进行交流。邀请1-2名学生上台进行教室气温的读数。

3.邀请其他同学对上台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4.提问:同学们的读数就是今天的气温吗?我们应该如何测量今天的气温呢?

5.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重点解决:1)气温计放在哪里测量气温?(2测量时气温读数要注意什么?

6.出示测量气温的方法:1)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2)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3)保持干燥;4)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5)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设计意图]气温计的使用是本课教学重点,基于学生有温度计的知识储备,此处重点强调与普通温度计的不同点。

7.总结并提问:那我们马上要到教室外测量气温了,外出测量要注意什么? 小结:遵守纪律,操作规范,分工合作,及时记录。


8.明确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到教师指定地点进行测量。 9.回到教室后,请同学们汇报各组的数据及发现。

10.总结并过渡:我们在同一个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的测量数据都很接近,那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是都一样呢?

[设计意图]开展室外气温测量活动,并让学生收集数据,让探究活动真正得以落实。这一环节要注意室外活动的有效组织。

(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材料准备:某一天中气温变化表、柱状统计图 1.提问:怎样研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2.出示某一天中气温变化表,提问学生有何发现? 3.绘制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柱状统计图。 4.根据统计图,说说你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将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通过数据整理,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逐渐形成推理论证意识。

三、研讨:观察数据,总结发现(预设10分钟) 1.观察数据,交流发现。 2.讨论:1)为什么要严格按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2)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有什么规律?(3)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四、拓展:延伸课后,深入探究(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百叶箱、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表。 1.提问: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2.教师介绍百叶箱、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知识。

3.布置课后探究任务,测量一天的气温,比较是否和今天的发现相同。 [设计意图]有关气温的拓展知识渗透或了解,能让学生保持对气象研究的兴趣,感受工具的使用对测量精准性带来的作用。

【疑难解答】

学生没有时间去选择一天中的5个时间点进行测量怎么办? 这个活动在一节课中无法全部完成,必须延伸到课外,建议延伸到周末或节假日。三年级学生还没有自发地按要求完成上述任务的科学精神,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后活动的组织工作或者在双休日动员家长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将活动转变成亲子活动。

【教学反思】科学课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14bfdd5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