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育随笔》有感范文

2022-12-22 17:3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中国教育随笔》有感范文》,欢迎阅读!
有感,中国,范文,随笔,教育

读《中国教育随笔》有感范文

读完了张文质的《中国教育随笔》,给了我一些想法和启示,感想颇多,提笔写下自己对于教育的一些小小的认识和感触。 从古到今,学生是教育的主角,是学校的财富,是老师的责任所在。因此,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本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其关键是建立和谐的课堂教育,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进而调动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启迪心智、优化思维,学会团结协作,提高开展社会活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感性知识向理性能力的转化。才能使学生的心智、思维有一个好的锻炼与提高,才能让教育得到更好的开展。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深知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享受到爱,更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他人。并且我经常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调整自己教育行为,改革教学的方法,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有建立起师生相互尊重、平等博爱的关系后,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张文质说道:“今天的根底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对所有弱小,无助的孩子而言,最根本的保障,列为第一位的应该是:平


安,身心的绝对平安。首先必须保证他们远离所有的危险,保证他们在课堂上、课间活动时、游戏与集合时都拥有人的珍贵的尊严。他们可以放心地行使自己所有的权利,而不担忧任何体罚、斥责、谩骂与侮辱;无论他们多么愚顽,智力有多大的缺陷,行为由于无法自制的天性而多么严重的触犯纪律,学校都不应当使他们感到恐惧,教师都不应当使他们感到恐惧。只有平安的居所才真正有助于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的开展,才真正有助于自由天性的不断成熟,才真正有助于使孩子们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充满了对人的信赖。”

据我观察,在今天的学校里,学生们普遍缺乏的就是这种身心的平安感,而这种平安感的缺乏使他们的成长之途布满了荆棘,而这一切几乎成为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命运。因此,作为教育的主体的学生,应该时刻让他们感受到平安感,对教师的平安感, 对学校的平安感,只有彼此之间互相信赖,有了平安感,学校才能有更好的教育,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虽然谈不上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但是我觉得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坚持这种理念,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最容易做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三百下,大家能做到吗?”同学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呢?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同学们:“每天甩手三百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起,这回,坚持的同学只剩下八成。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同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3a09bf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