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

2022-09-02 13:1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欢迎阅读!
真题,鉴赏,汇编,诗歌,语文





2021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讲授指导】1C 2)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遗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解析:1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故选C

2)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










2021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 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 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 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讲授指导】1 D 2 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解析:1D.“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故选D

2)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2021高考I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讲授指导】1 B 2“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解析:1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选B

2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23f9a5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