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变迁与启示

2023-01-27 01:2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高等教育变迁与启示》,欢迎阅读!
中国,变迁,高等教育,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变迁与启示



导言:



目前在我国内地分布着8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75所,中央其他部门所属院校几十所,其余大部分院校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这些高等学府中,有许多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

这些历史绵长的百年学府屹立于象牙塔林,一直都是学子和家长们竞相向往的圣地。面就请跟随本专题的脚步,追寻历史的回音,探寻现实的发展,去拜访这些百年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

核心提示:大学是现代文明的产物。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现代教育发展起步较晚。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有着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情境和路径,本质上是在一个反传统与否定过去的循环之中,而非立基于经验的传承。它不是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国高等教育身演进的逻辑结果,而是在借鉴外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转换而成,由于政治动荡、社会急剧变革等外在因素,高等教育频繁变化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突出特点。

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难免疑惑:为何今日中国的大学会有如此布局;为何某个大学的某个特定专业具有难以匹敌的办学优势;为何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很多院校忙着更名、合并,甚至理工科大学开始兴办文科,打出“恢复传统”的旗号?布局、优势、传统,这些和各大高校休戚相关乃至决定中国高等教育命运的关键问题,我们只有到历史中寻求答案。

美国教育学家卡扎米亚斯说过这样一段话:“所有社会,在民族危机和重大事变时期之后,都有过重大教育改组的尝试。”或许这句话,用来描述我国百年高校的发展变化,再恰当不过。

中国近代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这种教育的现代化并不是直接由传统教育的内部需求自然演变而来的,而是在外力的压迫下强行生成的。

我国大学的历史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和后来的“维新运动”,前者创建的主要有由著名“洋务派”领军人物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公学”(天津大学前身)和稍后的“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前身);后者创建的主要有“京师大学堂及其师范馆”(今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之后的“北洋军阀”时代和中华民国时代,是我国大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出现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大学,如由北洋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陆续创建和发展的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大学的前身)、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西北大学等著名学府以及由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等著名学府和由外国教会创办的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圣约翰大学(今复旦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大学等著名学府。再加上前面提到的由清末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创办的“北大”“天大”“交大”等,组成了我国蔚蔚壮观的大学群。这些大学几乎培养了我国20世纪政治、文化、科技艺术界所有的杰出人物,对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以后中国的大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中国的著名大学基本上由这些大学或者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

模仿苏联模式的52年院系调整



19526月至9月,中央人民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经过全盘调整后,全国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工科、农林、师范、医药院校的数量从此前的108所大幅度增加到149所,而高校总数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后的183所,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校丧失教学自主权,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被停止和取消,私立教育退出历史舞台。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至深,一方面,我们可以清晰看见新中国大学为探索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而走过的艰辛历程;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人们理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线索和注脚。这无疑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转折,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鲜明地一分为二,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

九十年代高校大规模校合并



1992年起,由于观念上的转变,以及苏联解体等影响,中国逐渐开始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即由原先的苏联模式向欧美模式(主要是美国模式)转变。高校合并实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重组,是联合办学、优化资源配置的最高形式,是体制改革中体制变动最深、涉及各方利益最深的一种形式。于是各类专业院校又开始与综合性院校合并成新的综合性大学。 1998年,中国的大学发生了自1952年院系大调整以来最为重大的事件,即由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合并为新“浙江大学”引发的“院校合并大潮”风行中国,“新北京大学”“新武汉大学”“新吉林大学”“新山东大学”“新四川大学”“新中山大学”“新西安交通大学”“新同济大学”“新东南大学”等一批新综合性大学相继出现,“求大”“求全”一时之间几乎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题,倍受国内外瞩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b5ab9ddd88d0d233d46a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