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道理及类文拓展

2022-07-13 09:0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道理及类文拓展》,欢迎阅读!
道旁,上册,语文,拓展,道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道理及类文拓

王戎不取道旁李

1、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 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3、道理:

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判断,不盲目跟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课外拓展

一、古文《司马光砸缸》 1原文:

/七岁,凛然//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


/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3、告诉我们的道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品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突发情况,都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善于变换角度,智慧自救或救人。

二、孔融让梨 1、原文: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2、翻译: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


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3、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懂得谦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8f8e8ead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