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年级 王戎不取道旁李

2022-07-13 09:02: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年级 王戎不取道旁李》,欢迎阅读!
年级,道旁,上册,语文,王戎不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阅读内容】 1.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2.整合内容: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设计思路】

阅读一篇有趣的古文,习得一种读文的方法, 认识一位聪慧的少年,点燃一份阅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 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在读中体会古文的停顿和韵味,背诵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初步掌握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有主动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3.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文意,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

在读通读顺古文的基础上,掌握“读讲诵”的三步阅读小古文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并能进行推理判断的聪慧品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第一句: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介绍文言文:古人用书面语言写的文章叫文言文。

咱班同学果然名不虚传!老师相信,在接下来的课堂中,爱读书、会思考、反应快的你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亲近文体 激发兴趣 1.回顾《司马光》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机智勇敢的司马光)

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不取道旁李(先板书)的王戎(板书:王戎)【介绍王戎】

2.解题

1)这篇小古文写的是王戎做什么的事? 2)取的意思是(生:摘。

3)课题的意思就是(王戎不摘道路旁的李子。

在古代,能并行通过两匹马车的道路才称得上道呐!所以这应该是一条:

1 3




--“繁华的官道、人来人往的大路”

再齐读课题。

二、以读为主 感知韵律

A.读:检查自读—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展示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字字正确,句句通顺,做到的同学请举手。谁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1.指名读

2.检查你的停顿是否恰当,再试着练一练。(斜线标红) 3.这次谁来读?

4.指导个别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师范读)你觉得老师读的和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5.展示读。谁再来读?一起读

总结过度:这样读小古文有意思吧?这读好小古文,是学好小古文的第一板书:读

但是仅仅读好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能读懂它,能讲出它的意思。【板书:讲】 B.讲 回顾学法—自主学习—质疑问难—文白对读—讲故事 巧借方法读明白

1.回顾方法 你有哪些好方法?

同桌合作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实在读不懂的,用笔标注出来,我们待会交流。

2.自主学习

1)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

2)我发现大家的学习习惯特别好,完成了马上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3.合作交流

1)哪位同学还有没读懂的吗?

2)你读懂了哪句?(如有4,只说1 3.重点理解,感受古今词语差异 A.理解“折枝”

1)出示图片,大家请看,在现代我们说折枝,它的意思是折断树枝。那在这里呢?

2)透过这个词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如果你就在这大道边玩耍,看到这样的果子,你会怎么做呢? B理解竞走:

师:所以文中的诸儿才会---(课件出示:竞走取之)“竞走”,课本上有注释,意思是——争着跑过去”,走就是跑的意思,我们学过——(指名生读)“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我们还学过——(指名生读)“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在这两句中“走”也是跑的意思。

C. 理解“之”

看第一处:诸儿竞走取之。(李子)第二处 人问之(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

2 3




事)第三处:取之(李子)

4.整体感知意思:1)这样都难不到大家,看来,同学们真读懂了,那咱们来个文白对读的游戏,我说意思,你来读出相对应的小古文句子,或反之。

2)师谁能连起来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一听? 三、疏通文意 以知育情

1.品王戎。读着课文,听着故事,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生:冷静、机智、爱思考、爱观察......(板书:善观察、会思考)我觉得王戎是个——的孩子,我是从 体会到的。他聪明,他的聪明体现在哪儿?

1)这与诸儿的竞走取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比,比出了王戎的(板书:善观察 会思考)

2所以王戎在说这句话时(课件出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语气一定格外?——(生:坚定)脸上的表情一定非常——(生:自信)

师:难怪王戎用了“必”这个字呀!谁来读出那份坚定!(课件出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苦李。

3)让我们再次回味王戎那缜密的推理吧!一起读

师:孩子们,王戎的推理正确吗?作者用四个字告诉了我们,读 2.背诵

师:孩子们,这样经典的故事值得我们一读再读,音乐起)请你来!(两个生)

练习背诵

好多人都觉得学古文很难,同学们,你觉得学小古文,难吗?其实就是读一读,讲一讲,最后试着背一背!

四、以点带面 拓展阅读 1.讲故事。

1)这篇小古文只有49个字,却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清清楚楚,你明白了吗?

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也是文言文最突出的特点-语言简洁 。那与我们现代文相比,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2)小组内试一试,待会儿我们比赛,看谁讲得更生动,更有趣!

孩子们,由这个故事还延伸出一个成语——道旁苦李,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

五、拓展阅读,开阔眼界

2.师:知道这个故事都出自哪里吗?对,就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我国第一本文言志人小说集,被誉为“聪明人的故事集”,里面记录了一千多篇这样有趣的小故事呐!像关于王戎的故事还有《王戎观虎》《王戎卖李》

学习《徐孺子赏月》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3e0cae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