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重点

2022-09-21 12:1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文学重点》,欢迎阅读!
古代,重点,文学

茶陵派:这是一个以诗为主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李东阳,因不满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要求在复古中反映现实。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从文学本身立场去探讨文学艺术审美特征,这在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他们的文学作品保留着台阁体的痕迹,但体现了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

前七子1、前七子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

2、主张通过复古手段,而达到变革的目的。贬斥明初以来“尚理而不尚辞”的文学理学化的现象。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即主情论调。将民间创作与文人士子作品对比,以为“真诗乃在民间。3评价与不足:过于重视法度、格调,有“守古而尺尺寸寸之”的毛病。

后七子1、后七子代表人物李攀龙、王世贞、宗臣、谢榛、吴国伦、徐中行、梁有誉。2、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3、评价不足: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如王世贞对篇法、句法、字法都有一板一眼的规定。

唐宋派:出现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主张作文应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作家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沈汤之争:一方面是以沈璟为领头的吴江派曲作家群体的产生,另一方面是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剧作家风格的融聚,这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大盛事。表现在三方面:1、沈璟的剧作的思想偏向于保守,尝到封建理论的气息比较浓厚,是其曲论主张的第一个出发点。2“本色论”,所谓“鄙意癖好本色”,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但是除了少数几部戏外,沈璟本人也没有真正做到本色化。3“声律论”,是沈璟曲论中影响最大的方面,也是他一以贯之的主张。讲究声律子自然不错,但是到了因律害意也在所不惜就太过分了。

竟陵派:晚明时期以钟惺和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其二人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为竟陵派。竟陵派主张:在文学观念上,竟陵派提出重“真诗”重“性灵”,受公安派影响;在复古问题上,提倡学古要学古人之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蓄文学底蕴。在创作上,他们追求一种“幽深齐僻,孤往独来”的文学美情趣,同公安派浅率轻真的风格相对立,但是他们将创作引向了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

梅村体梅村体”是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的七言歌行体诗歌创作 所体现出来的一种 从内容到形式的 定的艺术个性。从内容上说,它多写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可备一代诗史”。从形式上说,首先它以叙事为主。它吸取了元白等人的歌行体的写法,重在叙事写人。它往往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其次,在语言上它吸取了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和温庭筠、李商隐深情绵邈的风情韵味。再次,情节上,它融合了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

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称公安派,其中宏道成就最为突出,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他提出的。

公安派主张:以“性灵说”作为文章主张的内核,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在创作上,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的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但有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关于神韵说:王士祯论诗宗法唐人,其“神韵说”非他所创,早在六朝时已出现。来源于司空图《诗品》中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和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兴趣”。所谓“神韵”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①首先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蕴藉、清幽淡远的诗风,“清空”是其作诗的最高境界。②要求作诗以“妙悟”为主。唐代王维和孟浩然的诗是其创作的典范。

虞山诗派:受钱谦益的影响,在他的家乡常熟还形成了一个诗歌派别——“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其中冯班这派的代表人物。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势力颇大,“诗坛旗鼓,遂凌中原而雄一代”,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阳羡派: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此派的词作反映了民生疾苦、风格粗犷豪放,但沉厚含蓄不足,往往流于粗率。

浙西词派:浙西词派是因其开创者朱彝尊及其主要成员大都是浙西人而得名。重要作家有厉鹗、项鸿祚等。朱彝尊以南宋姜夔、张炎为宗,认为张炎所说的“清空”境界为词的最高境界,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与浙西词人龚翔麟、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相互唱和,称浙西六家。

徐渭杂剧特点1、所取故事题材多种多样,不似其前人的剧本注重教化。2、折数不定,可长可短,或多或少。3、所用曲调有时为北曲大调,有时为南北兼用,随意融洽。4、语言平白如话,字字本色,热情奔放,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徐渭的杂剧呈现出陈规尽扫,独备一格的气度。 他的作品不避人间烟火与市井气息,带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要。对所谓巍巍正统和赫赫权威勇于揭露,善于讥刺,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

桃花扇艺术成就:1、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真实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面貌的总体把握,二是描写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塑造了众多成功的人物形象。1)总体设置。作品设置了一个完整的人物体系。 2)以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多侧面多角度地、如实写出人物的性格面貌。 3)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4)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斗争中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3、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首先,全剧两条线索:爱情线索、政治线索。 其次,以桃花扇贯穿全剧组织情节。再次,爱情结局打破以往才子佳人故事大团圆结局的俗套,而以国家兴亡、爱情幻灭作结。 4、语言特色首先,词曲与说白巧妙配合。其次,风格优美温柔与悲凉慷慨兼备。再次,剧本语言和人物的性格密切结合。

比较《桃花扇》《长生殿》异同点1.两部剧作都有如何处理儿女之情与兴亡之感的关系。 2.这两部剧作都有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关系问题。 3.两部剧作的结局都颇具匠心但彼此不同。

才子佳人小说:男女以诗为媒介,由爱才而产生了思慕与追求,私订终身结良缘,中经豪门权贵为恶构隙而离散多经波折终因男中三元而团圆

才子佳人小说主要的艺术特征:一是三段式的公式化结构。第一阶段是一见钟情,吟咏唱和。其中多是才子主动 。第二阶段是姻缘阻隔,矢志不移。 中间往往设一二俗子拨乱其间 。第三阶段是金榜题名,终得团圆。二是才貌双全的概念化形象。相貌和诗才是双方一见钟情的基础。才子:面如敷粉,目似朗星。文才多通过诗赋和功名予以表现。 佳人: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同样以诗才见长,这是令才子心折而钟情的重要因素。三是曲折奇巧的故事情节。

小说的奇与巧主要表现在非常注重情节的戏剧性效果,善于灵活运用巧合、误会、意外、计谋等手法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四是“花娇月媚”的美学风貌。才子佳人小说风格清丽典雅,文人色彩较浓重,体现出“花娇月媚”的美学风貌。

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西游记》主旨在于歌颂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选取神幻的内容形式,便于作家旁敲侧击,涉笔成趣,作品形成幽默诙谐的特色,表现有三:1.将幽默诙谐作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2.猪八戒性格的喜剧性。3.利用某些情节对社会现实及世态人情进行诙谐的讽刺,神话这种文学样式为作者提供了讽刺的条件讽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讽刺世态人情。

李贽“童心说” 明代民歌《山歌》与《挂枝儿》 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bff61567ec102de3bd89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