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意向

2022-09-29 04: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的意向》,欢迎阅读!
古诗词,意向

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


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怜子","""".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这种黄昏的伤感往往还表现在离别、相思、闺怨一类的感伤场面中,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021672284ac850ac0242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