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教学之我见

2024-03-05 21:12: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诗歌教学之我见》,欢迎阅读!
诗歌,古代,教学

古代诗歌教学之我见

概要:古代诗歌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受到古人思想情感的熏陶,培养起应有的诗歌鉴赏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自然、人情、绘画、音乐等多方面接受到审美教育



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古代诗歌教学时,绝大多数时候将重点放在了诗歌的内容、情感、意象、意境、风格等方面,却很少时候明确地注意到一部分古代诗歌在表意上有着跨越时空的那种跳跃性。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其第一句问归期未有期即包含着两个特定的时空。君问归期是彼时彼地于信笺上殷殷发问,而未有期是此时此地的无奈作答。打破这二者之间的阻隔、维系这二者之间联系的即是负责往返传书、风尘苦旅、疲惫不堪之鸿雁。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叙说的是诗人回信时的地点、天气、环境,而这绵绵不绝的秋雨贮满池塘,也正如那不休不止的思念充盈整个的心胸。第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是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身在此地,心在此时,却渴望着在将来的某时某地与欣喜重聚,秉烛畅诉。第四句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的思绪又由将来的某时某地突然折回到分居两地、仅靠尺素解渴的现地,共忆那曾经天涯海角的煎熬。所以,这首诗在表意上的那种时空的不断转换跳跃最是明显不过的。

此外,古代诗歌表意上的这种情况在陆游的《书愤》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杜牧的《赤壁》、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刘禹锡的《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等许多诗歌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如何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突破这种局限与束缚,进而达到对整首诗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的完全把握呢?

首先,知人论世,帮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与思想情况以及写作诗歌时的相应背景,尤其是重要诗人与重要诗歌。毕竟,诗言志,言为心声。我们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之后,可以反过来更准确地理解其作品,从而能避免闹笑话式的偏颇与误解。


其次,反复朗读。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诗歌而言,更须如此。因为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领略到古诗的音乐美,而且学生潜意识地一边读一边思考,久而久之,往往会于不通之处收到豁然开朗的顿悟之功。

其三,了解关于古诗的一些基本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可以说是古诗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现代文如是,古代诗歌亦如是。更有甚者,古诗中不乏情与景浑然一体的情况。比如前面曾说过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等,莫不如此。

其四,熟悉人之常情,调动生活经验。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极大地丰富、通讯极度发达、交通极为快捷,但人们的通常情感却仍与古人无异。今人之心可通古人。如果我们抛却现代社会的这些先进便利的享受,就不难身临其境,回到古代,与古人对话而感同身受、引发共鸣了。尤其是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深入把握古诗中思乡的游子和盼归的思妇这两大类人物形象时,更需要学生突破现代时空的局限,返朴归真,回到古人的生活状态中去。

其五,充分发挥想像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诗歌历来都是与绘画密不可分,其饱含诗意的绘画美,非借助想像是绝不能领略其一二的。无论是塞北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风光,还是爱国将士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栏兰终不还的征战之苦;无论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离别场景,还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死寂世界;无论是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蹩脚农技,还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绝世崇高……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切,都绝对离不开想像。毫不夸张说,想像是学生进入古诗宝库的钥匙,是学生进入古诗圣殿的台阶,是学生翱翔在古诗天空的翅膀……学生只有设身处地,把自己想像成古人,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那一首首历经千年而仍然璀璨生光口诵不绝的古诗。

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短小的文学作品,其内涵越是丰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古诗更是如此。其有限的形式之下却蕴含着无限丰富的内容不学诗,無以言语文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说,古代诗歌教学,也许看似简单,实则却万万马虎不得。如果我们严谨以待,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受到古人思想情感的熏陶,培养起应有的诗歌鉴赏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自然、人情、绘画、音乐等多方面接受到审美教育最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在对古诗的


反复朗读吟咏揣摩玩味中,不断突破时空,突破自我,日益接近诗歌的精髓,屡屡领略到发现之美,收获到发现之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48f9ea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