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吞活剥的成语故事

2022-07-30 21:1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生吞活剥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生吞活剥,成语故事,关于



关于生吞活剥的成语故事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________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散文随笔、观后感、故事大全、总结报告、工作计划、致辞讲话、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演讲稿大全、办公文秘、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prose essays, afterthoughts, stori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speeches, experi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letter letters, speech drafts, office secretaries ,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



1 3




关于生吞活剥的成语故事



生吞活剥比喻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言论、文辞、经验、方法,也形容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那么这个成语怎么来的呢下面是本店铺和你们分享的生吞活剥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生吞活剥的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河北枣强县有一个叫张怀庆的武官,喜欢附庸风雅,文学水平却比较低。为了追求虚名,他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好诗句改头换面后说成是自己的“创作”。

有一次,张怀庆看了李义府的诗后,觉得很好,就在每句诗前添了两个字,让原诗该头换脸,变成一首七绝充当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 除了偷李义府,张怀庆还特别喜欢抄袭另外两位名士张昌龄和郭正一,玩的也是和五绝变七绝类似的小把戏。张怀庆剽窃他人诗作的行径,实在只能用“简单粗暴”来形容。曾有人编了两句话讽刺他,道是“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这事最早记在唐人刘肃写的《大唐新语·谐谑》里,不过刘肃记下的那两句话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到了宋代计有功编《唐诗纪事》,却认为被“活剥”的应该是张昌龄。

张昌龄是唐初诗人,年轻时就以文辞出名,考中进士后,考功员外郎王师旦却不肯给他官做。唐太宗一向惜才,就问到底是什么原因,王师旦解释说:“张昌龄文风浮靡,华而不实,不是好苗子。如果任

2 3




用了他,年轻人就难免因羡慕而效仿,如此一来,我怕会影响全国的风气啊!”唐太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没有再追究下去。后来翠微宫建成,张昌龄借机献上《翠微宫颂》,唐太宗非常欣赏,赞叹他是个写文章的好手,于是下令提拔他,让他专门替自己写诏书。而被“生吞”的郭正一,也是当时以文词闻名的朝中要人。此人妙笔生花,文思泉涌,在唐高宗时候曾得到重用,当时的诏书和朝廷文告,多半出自他的手笔。

——《大唐新语·谐谑》 生吞活剥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食古不化、囫囵吞枣 【反义】融会贯通 妙语点拨

张怀庆凭借着“生吞活剥”的卑劣手段,居然“千古留名”了,可惜留的是不雅之名。记得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说:“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据孔乙己看来,读书人的事只算得“窃”然而,放眼当下,有部分作家不仅连“剽窃”“抄袭”都不肯承认,他们还美其名曰为“借鉴”“吸收”“引用”。相比于“生吞活剥”的张怀庆,这些人“抄袭”的手法高明很多。当一个国家在文坛上盛行抄袭之风时,便是其文化走下坡路之际。

成语故事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d09e0b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