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滋养“海青风骨”

2022-05-01 21:3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滋养“海青风骨”》,欢迎阅读!
海青,风骨,滋养,文化

文化滋养“海青风骨”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 2016年第2



文/本刊记者 刘福君 迟宏丽

大连金普新区海青岛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市、区产业扶持新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之成为了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走进“文化街道”海青岛,真切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与独特的文化气质。这背后,则是海青岛人从上到下强劲而执着的“文化意识”。正是这种对文化不断增强的参与意识、建设意识、消费意识、发展意识,才构筑起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骨。

2015年,街道通过打造文化产业,力促“转方式、调结构”,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位居新区前列,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同步发展。文化服务助力产业升

在海青岛,街道与辖区企业相互影响、相互生发,将这里的“文化味”洋溢得淋漓尽致。街道作为一个文化服务的平台,就是要“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帮助其实现文化升级。

2015年,街道一方面按照管委会的统一要求,实行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企业、定期走访”制度,积极发挥商会作用,为企业提供立体化、全方位的文化服务;一方面根据大连市《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相关文件要求和新区的指示精神,致力打造以大连金普新区海青岛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龙头。

201579日,街道与中国传媒大学、尚8文化产业集团、南方设计院联合打造的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定位于高品质服务、高科技配置、国际化理念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研发与孵化基地,具有文化产品研发基地、创客空间、青年学子实践孵化基地等多项功能。主导产业包括文化产业孵化基地、互联网金融和创意设计总部基地。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当地及周边区域文化产业的升级。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较大的文化产业实体项目是于2012年启动的、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花卉城项目。花卉城地下一层建有新区唯一的古玩市场;一楼和二楼主要是经营绿色植物与工艺品;三楼是“茶文化”聚集区。现已初步定型,并拟命名为“大连金普新区文化产品交易中心”。

随着这一系列重点大型文化产业项目的相继落地,街道已经可以形成相对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基本实现了文化产品的创意、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从而使街道文化建设走在了新区的前列,得到了新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海青学堂”悦目公共文化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街道近年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公共文化建设,不仅需要营造氛围,而且需要有载体。被评为新区十大“精神文明品牌”的“海青学堂”,就是这样一个特色公共文化载体。

“海青学堂”有三大特点:一是影响力大。和全日制大学一样,学堂每年春秋两季开学,现已开设19门课程,建立了两个分站,培训2万多人次;二是公益性。学堂全程免费,从聘请老师,到笔墨纸砚,再到装裱、采风,全部费用都由街道负责。街道根据区里的精神,负责牵


头、引领、组织、协调、指导、评价,社区负责具体运作,初步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体系;三是组织活动多。几乎每两三个月就搞一次不同主题的活动。眼下,学堂正在搞迎春楹联展。学堂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先进文化为导向,将国学经典内化为群众素养,外化为群众行动,增进居民的文化品位,提升文明素质。

除“海青学堂”之外,街道其他的文化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细致规划,大力投入”是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特点:投资270万元建设的海青文化广场现已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街道辖区无大型群众活动场地问题;投资新建了岗盛门球场,并对金源南里的门球场、篮球场及原有的几个文化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室进行了修整和改扩建,新增健身路径200多条;给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学习设施;藏书近2万册的街道图书馆已与区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定期更新”,这也是全区唯一与区图书馆实现联网的街道图书馆;每年都要为各社区图书室增添图书500册,并采取出资租赁的方式解决了社区文体活动场地紧张问题,已形成了5分钟的文体活动圈。

街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辖区居民矛盾发生率明显减少,社会治安良好。先后有近百个家庭被评为区级以上“和睦家庭”“书香家庭”;5个楼院获市、区“和谐文明楼院”;“海青学堂”荣获新区“精神文明品牌”;街道被授予辽宁省社区教育范街道、金州新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单位称号。

2013年起,街道已连续4年在新区大剧院举办“海青之声”市民新春音乐会。一场场精彩的音乐会,为新春增添了浓浓的年味。“海青之声”市民新春音乐会先后荣获新区“十大精神文明品牌”“惠民之星十佳优秀群众文艺活动”等称号,不仅成为街道的特色文化品牌之一,更日益成为新区市民不可或缺的新春文化食粮。

居家养老成就“捷豹飞鸿”

2015年,街道根据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5%左右,严重超过老龄化社会标准的实际情况,首推“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新模式,成为新区13个“社会服务特色创新项目”之一。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更能体现人文关怀,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街道建立了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爱心呼叫和社会关怀“四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仅一年间就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2800余份,为76名重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提供服务。

2015年,街道还与国家老龄委信息中心合作,在大连地区首家承接“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项目,并已申报。计划由街道出地方和人力,国家出设备,布局三A点,以点带面,辐射全街道。这个项目与普通养老机构的区别在于:普通养老机构是以照料老人为主,而服务站则是以“健康”为主,及时检查,提供的数据与医院对接,运用互联网+理念,实现辖区居民健康数据的统计及存储,为辖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身体健康监测,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实施送健康上门。该项目已被作为街道2016年“为民力、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

从空中俯视,街道所辖区域恰似一只奔跑的捷豹。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起始年,街道将以创新驱动着力打造三个产业集群:依托海青工业园,围绕化工产业、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模具制造等项目,打造工业聚集群;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花卉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光伸装饰材料市场等项目为基础,打造市场聚集群;以港口现代物流商务区等项目为牵引,打造物流聚集群。力争年内形成3个千万元财政(税收)税源。同时,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实现


社会管理创新。尽快完成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启动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会事务、基层管理、应急处置、治安防控、矛盾化解等工作上拓展新渠道,提升网格化社区服务工作水平,实现社区管理工作数字化和信息化,为街道各项事业全面腾飞夯实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fa83a1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