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初探

2023-01-10 08:1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初探》,欢迎阅读!
群文,古诗词,初探,语文,初中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初探

摘要: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既能够提升初中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但是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并不完善,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解决初中古诗词的教学困境,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

过去的古诗词阅读教学主要集中在单首诗词的阅读上,局限了学生的文学野,对应的拓展阅读也开展的相对有限,杂乱无序,相对分散,没有一定确切且具体的教学方法,难以充分满足初中生日渐旺盛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采取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活动,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对此,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制定符合学情的阅读内容

初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以及大量的知识储备,有自己的学习经验作支撑。因此,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和学情等因素,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的情况下,安排教学的相关设计。对于每个阶段的学生,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针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教会他们群文阅读中的一些阅读策略,方便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进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一古诗词的学习时,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背会这篇古诗,而是感受其背后关于依依惜别之情的描述,引导学生联想更多描述对离别不舍之情的古诗词,归纳相同情感表达的诗词在遣词造句、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深入阅读。

二、围绕教材内容确定议题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确定的议题,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议题与主题不同,更加的具体和有针对性,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地互动和探讨。比如爱是一个宏观的主题,但是其中父爱、母爱、同学情这样的分支才是群文阅读时的议题。议题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内容,对于一组讨论古诗词来说,议题也不止一个。对于学生来说,议题的选择也是培养他们群文阅读时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一环;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好的议题能够帮助教师对古诗词进行联想和联系,使教学更加紧密和系统。其实不难发现,在部编教材中所选择的古诗词内容广泛,但是也都能够找到相似之处。比如《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都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古诗词的相同点,确定议题。

三、根据议题合理组织文本

对议题的选择已经为古诗词的教学选择了大方向,接下来就应该紧紧围绕议题选择符合内容要求的古诗词,组建课堂教学的文本组合内容。在组织文本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出发点,优先考虑教材中古诗词的应用,但是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要积极探索教材外的有较大学习价值的古诗词作品,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同类古诗词的对比中才能找到关联性,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许多课本中的古诗词,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诗词背后表述的人生道理确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比如《黄鹤楼》《春望》《渡荆门送别》三首诗, 教师就可以围绕思乡之情来组建古诗词群文教学的文本。同时,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支持教学的软件层出不穷,教师可以将网络上搜索到的相关诗词也纳入教学中,比如:《回乡偶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时通过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将所选择的文本进行更好的展示。

四、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

群文阅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问题的设计。在群文阅读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古诗词篇章,学生针对庞杂的古诗词内容进行讨论,没有明确的方向,会非常浪费教学时间,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为了保证群文阅读的整体性,教师应该做好对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的阅读思路。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从多篇古诗词的共性出发,找到其中的关联点,由易到难的抛出问题,让学生


进行全面思考,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涉及的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在幻灯片上展示,更加具有视觉冲击。

五、群文阅读要区别于精读

群文阅读不同于单篇精读,以往的教学方式,大都是对一篇古诗词进行仔细的推敲,包括作者的背景,古诗词中的字词含义,作品的格律和表达技巧等进行详细分析,是精读的方式,而群文阅读则不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采取多篇古诗词共同阅读讲解的方式,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有侧重点,采取略读跳读等方式,只能根据议题,进行整体的分析,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把控,做好多篇古诗词之间的协调和平衡,重点放在知识积累的扩充,以及对共同点的研究。两种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群文教学的特点,不能用精读的教学手段去完成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影响课堂的教学任务完成,也会避重就轻,偏离最初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应该常态化发展,真正的落地生根,真正的体现群文阅读的特点和教学优势,实现教学价值。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积累,同时也能够达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进一步的专业能力,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刘瑜.比较:走向古诗词群文阅读的佳境[J].华夏教师,2018(06)84-8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4057acbf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