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语》中的所谓“糟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王财贵答疑】

2023-02-07 21:0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论语》中的所谓“糟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王财贵答疑】》,欢迎阅读!
论语,糟粕,答疑,所谓,不可



谈《论语》中的所谓“糟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近代以来,一些学者常讲:“我们民族的文化是害人的,应该把中华文化打倒,中华民族才有救。”这种论调现在渐渐不讲了。如今听到的是:“经典是不错的,儿童大人读它都有好处,但不免有一些糟粕吧!“读《论语》有的章节是不要读的,要么不合时代,要么孔子讲错了,孔子也会老糊涂。

这是读经教育最常遇到的一个难题,如何面对?他们所谓的糟粕就是经典里不合时宜,尤其宰制人性的内容。我教大家一个聪明的办法,有人说:“读《论语》有糟粕,你要选择选择啊。”他大体赞成读《论语》,但是要小心它的糟粕。我说:“老兄啊!请原谅,我没什么学问,请你把糟粕指出来以免我也被它所害。”他往往就顾左右而言他了,因为他也不知道糟粕在哪里。我往往用这招就解除了这种疑难,这种人不负责任,让他回去好好反省。要是抓住糟粕呢?也有办法,不过他至少要读《论语》一二百遍才可以抓住。等到读了一二百遍的时候,跟刚才讲的一样,他就非常地尊重《论语》、向往《论语》

有人指出“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不在《论语》中;有人说“食色,性也”,孔子没说“食色,性也”是孟子书中的告子说的。这些人道听途说,不负责任。希望大家好好读书,不要受这些莫须有的指责所影响,糟粕在哪里,这是第一层。

有人说:《论语》是记录二千多年前孔子的言行,时代是变迁的,读古书不能面对时代。”我们怎么看待?

《论语》是二千多年前活动的记录这没错,但读《论语》,重要的是通过事件来领悟其中的道理。事是表现出来的,理含孕其中;事是可以变化的,理是不必变化的。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十个世代的事情我们能不能预先来把握?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那时周朝没有灭亡,孔子就说必定有朝代继周朝而起,继周而起的后代也应该这样做的。有的东西是变的,有的是不变的,孔子不是一个很开朗的人吗?谁说孔子是一个顽固分子?

什么是百世?“世”字是三个十用一条线连起来,即一世三十年,百世就是三千年。孔子的口气很大,一开口就是三千年。孔子出生至今二千五百五十七年。假如这三千年是实际的三千,那么孔子说的还涵盖到我们现在,而且还要涵盖下去五百年,你逃不出孔子的掌心,你去做孔子的徒孙吧!(鼓掌)何况百世并不是真的一百世,这百世的是千秋万世,千秋万世也不是千和万,而是永恒。所以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什么叫时代已经过去了!

《论语》与基督教《圣经》不同,《圣经》是依照每一件事情来记录,读它更要从事情里去追究它的理,后来发展成解释学。《论语》固有记载事件之处,但《论语》中百分之八十是记载原则和道理。即使重视记载事件也应该从中体会它的道理,何况它大部分只记载道理,为什么说《论语》过时呢!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些会过时吗?

理是理想,事是现实,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人生的意义在于用理想来转动现实。在转变现实当中,理想日渐落实,从中得来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孔子没有平天下,有人讥笑孔子的道不行,以为合时宜的才是英雄好汉。孔子不做英雄好汉,这境界太低了,一个社会里,大家都敬佩英雄好汉必定是一个痛苦的社会,所以糟粕是不可以从是否合乎时代来看的。




有些人是真读书,有学问,有思考,他明白指出哪一章不合道理。据我听到的《论语》大概有三章可以指出是糟粕,不过,假如是真的糟粕、真的过时,你把五百章的《论语》拿走三章还有多少意思。《论语》495章号称五百章,其中三章是糟粕,你就一直宣传《论语》有糟粕,孩子读经要把这糟粕拿掉。读《论语》四百九十五章都是精华,为什么两眼只盯着这三章糟粕,这人岂不是一辈子来受苦的吗?

少年将军徐复观很好学,听说熊十力先生有道,(古人讲学问是讲道,所有的书院都是传道不是授业,解惑也是要传道。)于是就拜访熊先生,熊先生听说这人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他就建议徐复观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读通鉴论》是王船山以《资治通鉴》来论时代的兴衰,人物的忠奸。王船山具备孔子做《春秋》的精神,他能一字褒贬,见微知著。两个月后,徐复观对熊先生说王船山说的哪一个地方不大好,哪一处说得不大够,哪里有矛盾,话未讲完。熊老先生桌子一拍:“你这个笨蛋!我叫你读书是要你专门读它的好处的。

从此徐复观就知道怎么做学问了。《论语》四百九十八章你为什么专门挑那三章,你不是自找苦吃吗?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接下来该怎么做?有人说这一锅粥全部倒掉,这是真实情况吗?尤其是快要饿死的农家,他会挑掉这一颗老鼠屎,一家人照常吃这一锅粥。五四的文化运动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锅粥就被我们全部倒掉。我们再看这颗老鼠屎是真的老鼠屎吗?说不定你眼花,这是一颗枸杞啊,枸杞吃了是会明目的,这锅粥放了许多枸杞,还有强身补脑的作用呢!(观众大笑)

我们现在来请他指出哪一章是老鼠屎,第一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就是要人民跟着我走,却不能让他知道我们在干什么,目的在哪里,这岂不是愚民政策吗?这章是糟粕了。

有人怕孔子不了台,改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民说这个好,那就做吧;人民说这个不好,我就来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梁启超这样解释的,他把孔子“封建”的思想变成现代化的思想。

其实可以这样做,也可以不必这样做。我们把圣人之书当作智慧来读,如果你以诚恳的心来解释这些经典,是你的智慧与经典的碰撞,所以我们说这样解释也可以的。甚至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了解,去得到启发,甚至你的解释与古人的解释,学者的解释都不同也可以,甚至“郢书燕说”也可以的,这就是读智慧之书的态度。

“郢书燕说”讲的是楚国一位大夫写信给燕国宰相,傍晚要点蜡烛,就叫他的仆人“举烛”,把蜡烛点着拿起来,写着就糊涂了,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上。燕国的宰相读着楚国大夫的信,觉得是很好的文章,忽然有两个字“举烛”不知道怎么来的?他就解释:烛,明也,举明就是推举天下贤明的人来治国。哦!这是真的好建议。于是他就寻遍天下贤明的人,结果燕国大治。(观众鼓掌)韩非子说了这故事然后评说:“大治”则是也,“举烛”则非也。燕国大治是好事,但是举烛的解释不对。各位,假如这种不对,我也宁可不对。解释《论语》,只要你觉得这样解释对我有好处,对整个世界有好处就可以。

在美国洛山机,也有人推广读《论语》,见到我很高兴。

“啊!你来得正好,晚上有《论语》读书会,请你来指导我们。 我说:“读《论语》怎么需要指导呢?” “过去我们讲得不对的,你可以指导。 我说:“讲《论语》没有讲得不对的,都对啊! “但是我们学问不够啊! 我说:“学问不够也可以讲得对呀!只要不把孔子讲成外人就可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7ab7331c6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