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的利和义

2022-07-27 23:3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企业的利和义》,欢迎阅读!
和义,关于,企业

关于企业的利和义



企业是盈利性组织,经营企业自然是为了获得利益,没有利益,员工工作就会缺乏积极性,企业不能发展,社会物质不能丰富,国家也不能富强。

企业经营中的义利观是企业经营者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所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我们常见的说法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利忘义”等等,这些说法已经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有人一见到商人就立刻和小人联系起来。然而,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孔老夫子是儒家的宗师,他老人家总不会见利忘义吧,然而他却是中国举办私立学校并实行教育收费制度的创始人(中国二十世纪末教育三大败笔之一的教育产业化,到底是学欧美的结果还是学古人的结果,尚未可知)。孔老夫子一向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要有起码的体面,因而适当逐利并无什么不可。可见孔子并没有将义和利对立起来,义和利是可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统一的。那么在企业经营中到底应该如何摆正义和利的关系呢?

我个人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利润,要把利作为第一位的经营目标?何以这样看呢?首先,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只有得到利润才能不断地发展,才可能有资本积累进行技术开发和购置资本设备扩大生产;其次,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企业的发展就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企业经营失败了,就是社会的损失;第三,企业本身的兴衰不仅是企业的事,而且牵涉到大量相关人员的生活(比如工人的失业和就业),企业经营失败引起人员失业就是社会的压力;第四,市场价格体系的形成有赖于企业的逐利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也有赖于逐利行为。《镜花缘》里有个例子,讲大唐某人到了君子国,看到两个人在由于购物而吵架,不为别的,卖者要100元,买者非要给120,卖者就生气了,只要80元,卖者也生气了,非要给140元,要价和买价的差越来越大,自然无法达成交易。一个企业雇100个工人就可干好全部工作,结果雇了150个,本来产品可以卖100万元,结果它只要80万元,是否就说明这个企业高尚呢?人们一般来说并不会这么认为,反而有可能认为是企业经营者无能,产品质量有问题等等,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那么是否企业为了利润就可以不择手段了呢?当然不是。企业经营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与我们普遍承认的道德准则相一致。企业还要义吗?要。美国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然而给慈善事业捐款却出手大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经营上是寸步不让,甚至打法律的擦边球,然而他创立的基金会却每年为非洲等地的教育卫生事业捐款无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美国的福特基金会,为科学教育和慈善事业捐款无数。美国的哈佛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主要经费来自于企业捐助,并非来自于学费,据说哈佛一年的经费相当于全中国所有普通高校科研经费的总和。至少在西方国家的实践中,义、利和相容的而非对立的。




然而我们在中国看到的确实是义、利的对立,为什么?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国企不讲求经济效益,只要有社会效益就行;后来搞市场经济,国企、私企都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但义字干脆不要了。中国的企业、大牌的明星、富豪们,有多少没有干过违法的勾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私企的“原罪”,国有企业不也欠债不还吗?中国有几个企业站出来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点款?修条路?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干点善事?原因何在呢?这至少是中国近几十年来思想教育的失败。我认为原因有如下几个:首先,政府没有做出一个好的表率。1954年我们先让党员群众提意见,然后再发动反右运动,将提意见的人打成右派,政府都不讲诚信,如何让百姓和企业诚信;政府本该对教育问题负主要责任,却打着教育产业化的旗号实行高收费,把责任转嫁给个人;无法让想做些善事的人心服。第二,忽视“义”的观念的教育和灌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们可以挺直腰板挣钱了,却忘记了人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还对社会负有责任。挣钱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而且是为了回报社会。第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西方的基督教观念固然我们没有,人合理的义利观也没有人去总结、教育、发扬光大。

因此,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经营企业时,企业管理者必须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于利益必须取之有道,不义之利不可取,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利义观。

克里丹·斯特是美国电子界的精英,最初就职于一家不知名的电子公司,虽然是公司中的工程师,但是斯特却时时刻刻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和正确的利义观念来约束自己对待每项事务。他知道自己的公司受到了比利孚电子公司所施加的压力,公司处境变得越来越难,此他也常常愁眉不展。

有一次,特斯突然收到比利孚电子公司技术部经理的进餐邀请后,怀着不安的情绪答应了赴约。在饭桌上一番寒暄后,这位经理提出要和斯特做一个交易,即用斯特公司里新研发产品的数据资料来换取丰厚的回报。

斯特的性格一向温和,但是这个提议却让他火冒三丈:“或许你已经知道我们公司现在面临着危险的处境,但是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即使你给出的条件再丰厚,也不行!你当真是找错了人!想让我背叛我的公司,你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阴暗的!

这位经理平静而耐心地听完了斯特的训斥,他没有丝毫的生气,而是举起酒杯拍拍斯特的肩膀说:“这事情是我不对,来,我敬你一杯酒!以表示我的歉意。

不久之后,斯特所在的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他为此难过极了,放佛是自己事业付之一炬。然而为了生存,斯特不得不重新开始寻找新工作。

有一天,他忽然接到比利孚电子公司的电话,正是该公司总裁打来的,斯特应邀来到比利孚电子公司中,在办公室中他受到了总裁热情的招待,并接到一份正式聘书,上面赫然写着“技术部经理”的头衔。

这让斯特大吃一惊,他急忙问道:“你为什么对我如此信任?”经过总裁的解释他了解到:最初的技术部经理退休了,而该公司正是用人之际,原技术部经理便将斯特推荐给了总裁,斯特的技术在业界是小有名气的,加上上次与技术经理在用餐时的接触,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人才,尤其是他身上“不义之利不取,不义之行不为”的正直品质。




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利义观,首先要明确义和利的关系。董仲舒认为“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

由此可见,利和义对人都是很重要的。没有以利代表的物质基础则人们的生存和健康都不能得到保障;而没有义来养心,控制人欲泛滥,就必然会招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完全不必将义和利对立起来。

但是又因为体莫贵于心,所以代表道德的义更应当受到重视。其次要明确利义的取舍,这也正体现着人的道德修养。从道德上人们都十分鄙视见利忘义的小人而推崇见利思义、义取利的高尚之举。

因此,管理者要做到“不义之利不取,不义之行不为”,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违反道德法律,危害社会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义之利是断然不可取的。

树立正确的利义观不仅要正确认识利义的取舍关系,还要在企业经营以及管理过程中正确对待。

1.对员工有义

管理者应当正确处理己利和他利的关系。企业是集体共同努力在运营,因此经营企业并不是为了谋一己之利,也是在为所有员工谋福利,因此管理者必须对员工有义,与之共利,如此才能维持企业内部的和谐,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2.以义生利

管理者需要正确处理私利和公利的关系。企业的运营离不开社会,企业发展后,在获得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应当不忘回馈社会。

管理者应当有公利之心,多做义举,对社会的建设和需求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农夫山泉的一分钱工程,百事可乐的母亲水窖,汶川地震时王老吉的巨额捐赠,都是商家的义举,不仅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也正因为其回馈社会的义举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支持和满堂喝彩,增加了对其品牌产品的购买和支持。

3.企业之义于民族之利

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小利和大利的关系。任何企业都有向国家纳税的义务,按时按数纳税既是维护企业之义,也是保障民族之利,这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逃税等违法行为不仅会葬送了企业的前途,也大大的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企业的经营,其实就是义利二字。只有管理者树立了正确的利义观,才能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见利思义,以义生利,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兴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99f6f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