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精彩教学片段

2022-08-03 07:1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精彩教学片段》,欢迎阅读!
古诗,下册,片段,语文,年级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1.《古诗三首》精彩片段

师:(课件出示“牛”字的小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 生:这是个“牛”字。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个字弯弯的一笔就像牛的两只角,横着的一笔就像牛的身子,竖着的一笔的上面是牛头,竖着的一笔的下面是牛的尾巴。

师:你分析的太正确啦!这的确是个“牛”字,字体是小篆。 师:同学们看到过牛吗? 生:经常见到。 师:在哪里见过的呢? 生:我在电视剧中看到过。 生:我在课本的插图中看到过。 生:我在农村老家看到过爷爷用牛拉车。 生:我在牛奶的包装盒上看到过。 ……

师:奶牛为我们提供营养丰富的牛奶。在农村牛可以用来犁田、拉车,作用可大了。尤其是在古代,牛是生产劳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师:(课件出示甲骨文的“牧”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 生:应该是个“牧”字。

师:这是甲骨文的“牧”字。你能根据“牧”字的形状猜一猜它的意思吗? 生:右边是一只“牛”,左边一个人,人在放牛。

师:你真棒。甲骨文的“牧”字,意思就是表示手拿棍棒牧牛。

师:由“牧”字可以引申出好多的词语。比如,把牛羊带到草地去吃草叫“放牧”,谁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

生:放牛、放羊的孩子叫“牧童” 生:放牛放羊的大人叫“牧民” 生:牧民们集聚的地方叫“牧区” 生:牧民们养牛养羊的地方叫“牧场” 生:帮助牧民放羊的狗叫“牧羊犬”

师: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他吹的笛子叫什么? 生:牧笛。

师:牧笛声音清脆响亮,一般都很短,所以又称短笛。 师: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唱着歌,人们把牧童唱的歌叫什么? 生:牧歌。 ……

师:同学们真棒,用“牧”字组成了放牧、牧童、牧民、牧区、牧场、牧羊犬、牧笛、牧歌这么多的词语。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牧童”诗,古诗的题目是《村晚》。这是宋朝诗人雷震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在夏天的傍晚看到的一幅画面。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上的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试着理解诗意,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看下面的注释或查字典,最后把诗的大体意思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同桌互说诗的意思) 师:(课件出示“漪”,谁来读? 生:(朗读)

师:谁愿意把整首诗朗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

师: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生:(集体朗读。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给大家听?

生: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却是那么的自由快乐。

师:诗是无形画,朗读古诗时,一般会在脑海里浮现一幅画面。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看在你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地放声朗读古诗。

师:谁来把自己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画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微波粼粼的池塘里倒映着晚霞,泛出金黄的光芒,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骑着大牛,吹着短笛,慢慢地向家走去。

1 / 3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生:我看到了晚霞照耀着小山坡,照耀着小山坡下清澈见底的池塘,一个小男孩横坐在牛背上,他欣赏着这美丽的画面,拿起牧笛吹起了优美的小曲,被陶醉了的牧童好像忘记了要回家。

生:我仿佛看到草慢慢地长高,花儿慢慢地开放,池塘里满满的水似乎快要流出来了。夕阳给远处的小山披上了一件金黄的外衣。放牛的小男孩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快乐地笑了,悠扬的笛声传遍田野的每一个角落。

……

师:同学们真棒,读着读着,把文字变成一幅美丽的乡村晚景图了。朗读古诗还要能做到感情充沛,抑扬顿挫,手势和表情到位,张弛有度,有吸引力,能引人入境,句句入扣,把诗词的意境表现的显得淋漓尽致。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这种意境?

生:(个人朗读。 生:(集体朗读。

师:朗读古诗不只是感受到静静的画面,还要学会静静地品味和咀嚼诗中的文字,除了感受到静静的草、水、山、落日之中的美,还要品味出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生:(自由朗读,细细品味。 师:在读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生:我品味出了乡村生活的快乐。 生:我品味出了乡村美丽的晚景。 生:我品味到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

师:“草满池塘水满陂”一句连用了两个“满”字,从两个“满”字,你品出了什么? 生:草儿长得非常茂盛,在微风中扭动着妩媚的身姿。池塘里的水太多了,快要溢出来了。 师:夏天的乡村到处充满勃勃生机,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生:(朗读第一句。 生:(朗读第一句。 生:(齐读第一句。

师:“山衔落日浸寒漪”一句中“衔”字多妙!从“衔”字你又品味到什么? 生:西沉的落日,夹在两座山之间,山好像也有嘴了,把落日叼住了。 师: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衔”字,让山也有了生命的灵动! 师:再来看“浸”字,从“浸”字你又品味到什么?

生:“浸”字把远处的山、落日和池塘融在一起了。山仿佛拉着落日一起浸到了水里,多么

形象生动!

师: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浸”字,让一切都有了生命的灵动! 师:谁来读出这生命的灵动? 生:(朗读第二句。 生:(朗读第二句。 生:(齐读第二句。

师:同学们真棒!能从古诗的一个个字中品出许许多多的意味。

师:听——远处传来了悠悠的牧笛声。在这生机勃勃的田园晚景中,在这样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中,谁来了?

生:放了一天牛的孩子要回家了。

师:“牧童归去横牛背”,谁来表演一下“横牛背”? 生:(到教室前面用座位当牛做示范动作。 师:从牧童“横牛背”,你又品出了什么? 生:牧童非常快乐。 生:牧童非常自由。 生:牧童非常舒服。 生:牧童无拘无束。 生:牧童非常顽皮。 ……

师:牧童不仅横坐牛背,还“短笛无腔信口吹” 生:“信口吹”是什么意思? 生:“信口吹”就是“随便吹” 生:“信口吹”就是“随心所欲地吹” 师:从“信口吹”你又品出了什么? 生:牧童非常快乐。 生:牧童非常自由。 生:牧童非常舒服。 生:牧童无拘无束。 生:牧童非常顽皮。 ……

师:同学们,我们从“满、衔、浸、横牛背、信口吹”等字词中品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

2 / 3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的农村晚景图,品出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大家再放声朗读,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切画面是不是都动起来了?

生:(自由朗读。)他 生:(集体朗读。

师:我们读着《村晚》,自己仿佛也来到了乡村田园,成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牧童了。那我们就来当一回牧童。清晨,红太阳从东山爬上来了,我们骑着牛儿吹着短笛,来到山坡上、草地里或者河岸边,把牛一放,任它吃草,这时我们可以快活地嬉戏、玩耍了。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干什么呢?

生:躺在草地上享受温暖的阳光。

生:从草坡上滚下去,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一定十分美妙。 生:去小河里,从清澈的浅浅的河水里捞鱼、捞虾。 ……

师:牧童的生活就是这样丰富多彩!夕阳西下,牧童横骑着牛,吹着短笛回家了! 师:诗人雷震看到牧童这样的生活,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非常喜欢。 生:非常羡慕。 ……

师: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读出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诗人对牧童生活的喜爱和羡慕之情。

生:(自由朗读整首诗。 生:(一起朗读整首诗。

师:自古以来,牧童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悠然自乐的心境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向往。牧童诗也就越来越多。除了这首《村晚》,你还读过什么?

生:牧童(宋 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生:所见(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生:牧童(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生:牧童(宋 周敦颐)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

生:牧童(唐 栖蟾)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

月明扶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

师:清新悠闲、朴实无华的田园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园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向往的。我们不可能再回到牧童时代,但牧童带给我们的一种向往、一种回忆、一种安然自乐的心境、一种田园的情怀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怀着这种安然自乐的心境一起来大声背诵这首诗——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8a06798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