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源流概述

2023-01-07 07:0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学源流概述》,欢迎阅读!
道学,源流,概述

道学源流概述----萧天石

我国道家,祖述黄老,崇尚自然;乃我国学术思想最早的一派。在庄子虽有黄帝问道于广

成子,且战且学仙,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之传说,然数千年来,一般均以黄帝为道家之始祖,而以老子为道家之大宗师。其思想要旨,可简名之为自然主义学派。在先期,黄帝而后,有伊尹、鬻熊、吕尚,继之老子出,垂道德经五千言而大其成。承先启后,有如孔子之于尧舜。老子而后,关尹子、庄子、列子,均为道家学术坛坫上之巨匠。同时,在先秦诸子中,自驎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彭蒙、慎到、环渊、接子、田骈之徒,亦均为学黄老道德之术的别派,即所谓为达成道家「无为之化」为主旨。 (稷下诸先生书今均逸,惟于庄子及吕氏春秋中,可见其思想之梗概。慎到则今有慎子逸文可考)掷子书则多。然他们极力推崇黄帝,史记谓驺衍之书,先「序今以上到黄帝,为学者所共术。」并根据古代的阴阳五行,而力主深观阴阳消息,论著终始五德之运,而大启燕齐之「方仙道」,与后世之经纬学。因邹衍深观阴阳消息,作怪迂之变,为神秘之辞,唱五行主运之说,故而大行于诸侯,于是方士与神仙,最为盛行,迄刘汉一统天下,黄老之学,盛行于西汉时代,文景之治,即由此致之。注老子者,如邻氏、傅氏、徐氏、河上公、母丘望之、严遵等,均为西汉以前人也。至汉末乞南北朝,祖尚玄虚,始变黄老而言老庄,嵇康尤好老庄并称,于是晋以后,庄学盛行,而注者亦众,此均为纯粹道学思想。

自齐威王、宜王及燕昭王,与乎秦始皇、汉武帝,莫不遣人入海求神仙,以求长生不死之法。迄西汉淮南王刘安,效孟尝君平原君之养士,招致天下奇能异才各方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着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达二十万言。 (见前汉书淮南王传)内书即今坊间流传之淮南子,外书及中篇则已亡佚。据汉书刘向传载:宣帝复与神仙方术之事,向曾将其父德,于武帝治淮南狱时、所得之世所未见的淮南枕中鸿宾宛秘,与邹衍之重道延命方二书,献之于上;言神仙可致,黄金可成。淮南之书,为有史来集体创作之巨著,杂采各家学说,而一心老子为中心圭旨;并以老子道德之学,与当时方仙道的方士之术,揉混而为一。此与前汉书艺文志以老子列入道家,而不列入神仙家,神仙家列为方技而不列入道家,及房中不列入神仙家,而另列房中家者有别。该志序道家,自黄帝、伊尹、太公、老子、鬻子、文子、关尹子、庄子、列子、田子、鹖冠子、以下,仅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卷。序神仙之说,则为十家,二百有五卷。序房中之说,则为八家,计百八十六卷。由此可证汉初时,神仙家与房中家,并未入于道家之范围内。道家学术思想虽亦重养生养性与长生久视之方,然不若后者之偏枯。且房中家,虽亦有其养生之术,与不可偏废之理,然亦与当时之方仙道有别,不然,历朝天子,自可无须远求神仙不死之药于海上矣。将上述二家及方技与各派之言养生者,概入于道家,乃唐开元中修辑道藏书,网罗各宗各派言以后之事也。

自从晋魏伯阳援周易作参同契三卷,假卦爻法象,以显性命真源,演先天易学,而揭丹法微传,灿若日星,照耀寰宇,便为万古丹家,所群奉为修炼圣经矣。又晋葛稚川著抱朴子内外二篇,内篇专究神仙长生之术,上罗前古,下启百代,亦为丹家必究之要籍。至祠奉老子,始于汉末;正式奉老子为道教教祖使其神化宗教化,则始于张道陵。道陵为子房八世孙,初本大学书生,博通五经,后悟此无益于年命,就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复修道于四川之鹤鸣山,炼龙虎大丹,复得新出正一明威之道。遂使后代道教,类以醮事祀神,符箓治病,而大别于神仙家之丹鼎派矣。

迄唐天宝年间,篡修道藏,统名三洞,又分四辅十二部,与佛经类似。惟初刊藏经的年代,则较佛教大藏经之篡修早二百余年,此一集道家学术大成之道藏经,历经宋元明三代,相继篡修。现存之影印本道藏,即北平白云观之道藏,其篡修年代为明正统年间,故又称正统版道藏。总计连万历间所补辑之续藏,共五百十有二函,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今欲宏扬道学,


或光大道家养生之微旨,则舍此便无由窥全豹矣。

道家之丹道派,又称丹鼎派,亦即仙道派,并无丝毫宗教迷信之意味,其根本思想,在使人能籍修气而超凡入圣,超圣入神,超神入化,以达于真人境界,也就是神仙境界;此言其至效。小之可以籍修炼而延长其生命,大之则可以至于无限;故切不可方之于当代之「寿命学」,二者小同而大异,相距何只天壤而已。至所谓「真人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若深究其哲学思想内容,则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均极精深玄妙而整严博大。不可徒执其长生不死之说与皮毛粗浅之见,而妄诋毁非议之也。长生之说,最早见于老子。然老子仅云「长生久视」,未云「长生不死」也。长生久视者,可长其生,久其视也,非永生不死也。故老子又曰:「死而不亡者寿」。其所以不亡者,在能「澹然独与神明居」,在能「与天地并」,在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此则最须体认者也。 丹道派概主性命双修,其人生观注重「内养心性」「入圣登真」为主旨。 外炼形体」以「养生延命」为条贯,而以「内养心性」为第一圭旨。因其注重内养,以圣人真人为其最高人生境界,故力主「向内收束」,而切戒「向外驰求」。凡世俗之所谓富贵功名利禄等一切外在之人欲,首宜万缘放下,一刀斩断。待至人欲净尽,则自元炁充盈而天理流行矣。即贵为帝王,富有四海,亦与一个人之真我完成,毫无关连。有之不加一分,无之不减一分。惟有内在之心性修炼,使能充实光辉,方可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同流。即人即天,即天即人,其精神修炼与人格升华,达到此一「天人合一」之境界时,方可长生不死而万古长存。 在修炼中人,其内心世界,别有天地,别有宇宙,绝非世俗人之眼孔,只看到一个外在世界,有形天地与有形宇宙者,所可得而穷通之揻否之,甚至是亦非他们所可得而思议于万一的事。正是「上与造物者游,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的一种天地精神,宇宙精神。其要在能「应于物而解于物」「应于世而超于世」也。丹道派中人,须知「心死则神活,心活则神死。「心虚则神灵,心实则神昧。」故此心不但宜打破富贵关,打破名利关,打破情色关,且宜打破生死关。不以富贵为念,方能透出富贵樊笼;不以名利为念,方能透出名利樊笼;不以情色为念,方能透出情色樊笼;不以生死为念,方能透出生死樊笼。一念富贵,即役于富贵;一念名利,即役于名利;一念生死,即役于生死;一念情色,即役于情色;何尝能自主自在得分毫!且一念长生为事,便永不会有长生之事。待至万物不入于吾心,吾亦无心于万物时,则自此心洞然,透体灵明,而上同于天地矣。此一高旷之人生思想与博大之人生观,如不首先认取以立其基,则修炼结果,饶你活八万劫,又与通神不死驴豕何异?本此基念以向上修为,方可望得入于圣真之域。

夫神仙家之所谓长生不死,一为留形,一为留神。无论留形住世,留神住世,其所以能达于此者,则重在修炼。修炼法门多端,要不外为内功与外功两门。内功重养性,外功重养形。前者称为性功,后者称为命功。前者继承老子的方法。后者采用神仙家的方法。亦有将修「清静无为法」者,称为性功;修「阴阳栽接法」者,称为命功;故有性功易传,命功难传之语。惟此乃属一时方便语,切不可分做两截看。因为养性之内功中,亦有养形之外功法门;而养形之外功中,尤多重养性之内功法门;二者只有先后轻重之别而已。神仙家之主旨,最重在性命兼养,道法同工,神形交融。必如是,方可望能物我打成一片,人天打成一片,而入于超凡入圣,超圣入神,超神入化之境界。故汉书艺文志序神仙家云:「神仙者流,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又谓:「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迁之文,弥以益多,非圣人之所以教也。」由此,足证神仙家绝非以长生为专务也明矣!总之,道家之养生要旨,简言之只在「道以养性,法以延命,道以全神,术以全形」四语。志于大者,为事其大,志于小者,为事其小。数千年来,丹道派中师门授受之际,法与术常不轻传,亦难得真传,此或为其晦而不彰之主因欤? 对丹道派有功者,除魏伯阳、葛洪而外,(按:葛对后世丹家之影响力远不及魏,惟葛将仙道之炼丹服食,与符箓占验等合而为一家言,不无有承先启后之功。)当推梁之陶宏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0b133c87c24028915fc3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