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的源流

2022-09-08 00:17: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笔的源流》,欢迎阅读!
源流,毛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毛笔的源流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周刊》2018年第23

毛笔是华夏独有的文化发明,中国文人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笔为锄,以纸为田,为我们留下的笔下春秋,作为中国人的精神象征,一笔一画,美妙而优雅。

南朝大书法家智永禅师曾客居湖州善琏,他把习字用秃的毛笔埋在蒙公祠南面的晓园内,在石碑上亲题退笔冢三字,此处至今还供人瞻仰。草书高手张芝幼时即勤练书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天反复洗笔而变黑,后人称之为墨池。苏东坡有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和审美情趣。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了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从出土的彩陶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

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的那支笔,笔杆粗0.4厘米,长18.5厘米,笔头为兔箭毛制成,长2.5厘米,笔头夹在劈开的竹杆头上,用丝线缠捆,外涂一层生漆。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毛笔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的记载。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毛笔。

东汉蔡邕所著《笔赋》是中国制笔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能等作了评述。汉代官员为了奏事之便,常把毛笔的尾部削尖,插在头发里或帽子上,以备随时取用,称为簪白笔,就是今天的便携式

湖州一直是中国毛笔制作的中心,以善琏镇为最。相传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隋朝有名的书法家)游善琏镇,住在镇上蒙恬祠侧的永欣寺,经常与当地制笔工匠切磋制笔技术。 至元、明代,浙江湖州涌现出一批制笔能手,如冯应科、陆文宝、张天锡等,以山羊毛制作羊毫笔风行于世,世称湖笔 毛笔的纷繁类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b6ffc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