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2022-08-31 04:0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欢迎阅读!
颛臾,江苏省,教学设计,县级,季氏将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意义用法,掌握常用文言句式。 2.理解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为政治国主张。 3.分析孔子说理方法,学习以理服人辩驳艺术 【教学重难点】

1.揣摩对话的情态、心理、用意与情感,理解孔子为政治国主张。 2.分析孔子说理方法,学习孔子以理服人辩驳艺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熟读成诵,基本能翻译;2)提出并讨论不懂问题;3)排演课本剧。 二、释题

强调“国之大事,在祀与伐”,实质在于维护“礼法” 三、初读课文,讨论词句,把握内容情感。

(一)看戏,读文,初步感知内容与人物情感。 (二)释词: 东蒙主 力就列 丘也闻有国有家 不患寡 不患贫 萧墙之内 ....(三)译句: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既来之,则安之。 (四)概括文本内容与思路。

四、研读文本,赏析语言,揣摩心理,认识人物。

赏析角度:批驳艺术,对话情味,人物认识

(一)赏析:冉有孔子三次对话,揣摩冉有和孔子心理与情绪变化脉络。 冉有对话: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3“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情绪、心理、目的:

1)怯怯弱弱,忐忑不安,避重就轻,小心试探,虚美隐恶,遮遮掩掩。 2)似好委屈,被识难堪。狼狈胆怯,尴尬分辩。言不由衷,实质欺骗。推卸责任,缺少承担。

3)理屈词穷,欲盖弥天。无耻可笑,荒唐语言。寡德少能,制造混乱。为虎作伥,推波助澜。

1)忐忑遮掩,闪烁其词; 2)言不由衷,缺少担当; 3)强词夺理,为虎作伥。

孔子斥责:

1“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2“求!…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 3“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






情绪、心理、目的:

1)对其辅主不力相当不满,又要通过他们影响和改变季氏,故揣测方式婉言责备,态度温和,留余地,给颜面,设台阶,又要绵里藏锋,柔中带刚,和而有节,厉而有度,可谓用心良苦。

2对其言不由衷、推卸责任极其失望,但毕竟只是未尽好苦谏匡正之责,还未到背弃师训、冒犯师尊、同流合污地步,仍有药可救,所以依然循循诱导,语重心长,疼爱呵护溢于言表。

3)对其背弃师训、冒犯师尊、同流合污、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行为与人品,极为恼恨气愤,厌恶唾弃,怒不可遏,疾言厉色,严加斥责。

1)不满、婉责, 2)失望、教导, 3)气愤、斥责。

(二)赏析:驳伐颛

内容:先王之命、邦域之中、社稷之臣 角度:历史身份、地理位置、现实关系 季错:犯上无礼、多余觊觎、无权僭越

(三)赏析:责失辅

内容:周任言,相人比,四物喻。 徒错:不匡主恶,未尽辅责。

不能来远,不能守邦,谋动干戈。寡德少能,为虎作伥。

批驳:引用、类比、反问、直斥。

(四)赏析:论安邦

析邦国之:不均,不安,不来,萧墙之祸。 论安邦之: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修文德。

(五)批驳艺术

方法多、角度全,理由足,简约峻厉,不容辩驳。 五、拓展认识:孔子“仁政德治”思想。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板书:仁义、礼、文德——经世济民、治国安邦 六、思考、探究、评价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与评价孔子“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思想?对我们有何启示? 七、课堂小结 八、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整理成语。

2.讨论本文材料的作文立意方向。 九、板书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 仁义 仪礼 文德

经世济民 治国安邦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9e9dcdc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