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

2022-08-31 04:0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欢迎阅读!
颛臾,教案,季氏将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

教学目的:

1.诵读和背诵课文

2.积累是、疾、止、见、过五个文言实词在文中的义项; 掌握无乃…………”何以……两个文言固定句式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实词在文中的义项和文言固定句式

2.在把握文意和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对孔子政治主张的出发点的理解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诵读法,推断法,问答式教学法,自读法和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积累文言实词、掌握文言句式、初背课文 教学内容和过程: 1. 导入新课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1998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2. 教师范读课文

3. 学生自读、讨论、提出问题,教师随问随答。 教师板书自读要求: 1.扫清语音和句读障碍; 2.辩析句式,注意语气

3.积累是、疾、见、过、止 无乃……何以…… 4.教师精讲,点拔,集中解疑

句读:是社稷之臣也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实词:季路见于孔子 无乃尔是过与 陈力就列、不能者

句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何以伐为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古今异义: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词类活用: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成语: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5. 论,结合书后练习题一理清全文思路,尝试背诵课文 (详见板书设计)

6.小结巩固(时间允许课内进行,时间不允许布置为家庭作业) 基础训练15 附板书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

文章思路: 《论语》

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 季路见于孔子

孔子反对讨伐颛臾 在邦域之中 (不必伐)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社稷之臣 (不当伐) 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引周任之言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孔子驳斥冉有——

|比喻 虎兕出于匣 分崩离析 龟玉毁于椟中 祸起萧墙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孔子再驳冉有——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

(治国安邦的原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背课文 教学内容和过程: 1. 复习巩固

齐背全文,检查上课时学习效果 2. 讨论下列问题

问:第一句季氏将伐颛臾交代了什么? 明:交 代了谈话的政治背景

析: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 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则回趋裒微。

季康子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另一方面也

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犄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社会背景 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

当时冉有,季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冉有、季路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的老师孔子。

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辟头一句就责怪起冉有来 求,无乃尔是过与?”

接着一口气列举了三方面的道理反对讨伐颛臾,(从周朝的礼制和春秋大义来着) .孔子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负有责任。

他首先引用周任的话,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也不应该尸位 素餐,这其实也是孔子自己的主张 。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无道,冉有,季路不能 行有效的阻止,这本身就是错误的,现在这二人不仅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推卸责任,这是孔子不能容忍的

接着 孔子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教育冉有和季路认识自己的失职。 一是用扶相 应负的责任相比,二是用看守柙和椟的人做比。

最后,孔子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冉有替季氏开脱,显然是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 面他却说:“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憎恨这种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两面派态度,于是他直接对冉有说:君子疾夫舍曰‘ 欲之 ’而必为之辞。接着提出他的政治主张:“有国有家……既来之,则安之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要求背出以下语气:


1.“求,无乃尔是过与虽属问语,却应当用谴责口吻读,有唯尔是过的味道。 2.“子曰‘求!……要读得恳切。

3.“陈力二句是从正面说理,要读得铿锵有力。 4.“危而三句,口气应严厉。

5.“虎兕三句是第二段的高潮,口气应更严厉。 6).还要注意的语气。 4.课堂练习 书上练习题三 5.小结、扩展

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写孔子与其第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其中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对话中,冉有的观点表达得比教委婉,孔子的观点却颇为鲜明,显得慷慨激昂。 孔子认为财富不均、社会不安是国家之患,主张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 征伐。不过,孔子的政治主张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社会秩序。 6.布置作业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624c221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