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案:30米快速跑

2022-03-20 18:12: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体育教案:30米快速跑》,欢迎阅读!
教案,快速,小学,体育

30米快速跑

小学体育教案 30 米快速跑

一、 构思与设计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教改思想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

造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是快乐的小主人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通过快速跑和各种形式的组合跑让学生在思、学、练、评中提高学习效果。运用了以发展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学习,在课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处理好学习与思考、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二、

教学内容:森林探险 30 米快速跑



三、

教学目标:水平(一)

1、使学生能够乐于参加本堂课的学习,认真完成本课任务。2、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快速跑的一些基本技术动作,能够简单的说出快速跑的一些动作要领,同时培养部分学生的发令能力。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跑步姿势,同时改进部分学生的错误动作,发展学生快速跑、以及多种急转、躲闪的能力。4、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在运动时的各种感觉(紧张、兴奋)以及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心情。5、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 教学流程 【程序】


(一)

1、内容:森林探险2、教师行为:(1)招呼学生进入场地,自己则在已经摆设好的各种障碍里进行慢跑,同时在跑的过程中,邀请几位学生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活动中去。如:过**障碍、快速跑向另一个障碍等。(2)提出:同学们喜欢跟老师一起进入森林里探险吗?3、学生行为:(1)学生自由的跟在教师后面进行森林探险。 2)每队学生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带领进行探险,可以自由的选择路线、但必须里面包含着一个比较长距离的冲刺路线(情景就是这条路线里随时都有森林怪兽出现)。(所有器具都统一摆放在操场的一边,学生和教师听着音乐在指定的场地进行探险,同时让每组学生知己创设路线进行探险,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动脑、动口等能力,而且在教师指定必须得经过的一条路线又为下面的学习30米快速跑做了铺垫)4、组织形式:

标注:

体操垫或其他替代物 标志物 长距离跑的路线 高度的障碍物 1)先由教师带领围绕着圈周围跑,之后每组学生依次由本组组长带领进入森林。(2)只有进入森林的这组学生探险完成后,另一组探险队伍才能进去。4、本段目标:引导激趣、 明确目标、引出下段内容。【程序】

(二)

1、内容:自由练习快速跑2、教师行为:(1)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前面探险的经历。(2并请几位同学出来示范,并让这几位同学讲出:怎么样才能快速的同过自己本组设计的路线?3)教师点出:我们在通过森林时不仅要有比较好的越过障碍的方法,还需要有快速跑的能力,因为教师给每组同学都设计了一条必须通过的路线,那就是快速跑过一条“危险”的长距离障碍。3、学生行为:(1)让学生说说越过障碍的体会,同时讲出怎么样才快速的通过长距离的路线。(2)学生自由的在规定场地里进行快速跑练习。(3)同学之间互相比赛,看看谁的方法最好。(4)让跑的快的学生出来示范,同时让其他学生进行模仿、尝试练习。4、组织形式:学生自由的分散在规定的场地里进行练习。5、本段目标:个性张扬、初步掌握快速跑的动作。【程序】

(三)

1、内容:30米快速跑、发令学生的培养2、教师行为:(1)引导学生进入正规的练习当中去。(2)选出几个发令比较的好的学生进行发令。3、学生行为:(1)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进入自己本队的位置上。(2)每队由小组长发令在30米的跑道上进行练习。(3)每队学生进行让距离比赛(在这里教师提出问题:同学是否进行比赛啊?比如跑的快的同学让跑的慢的同学几米,大家可以试试)4、组织形式: 让距离标志线

5、本段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比赛欲望、能为下的比赛作好准备 【程序】 (四)


1、内容:30米接力比赛2、教师行为:(1)同学们,我们下面要进行分组对抗赛了,大家都信心为自己这组争取荣誉吗?(2)选出在前面发令发的比较好的同学进行发令。(3)教师讲解比赛规则。3、学生行为:(1)每组同学成纵队排列在起跑线后。(2)发令学生令后迅速跑回自己本队。(3)学生进行比赛。4、组织形式:

4、本段目标:进一步学会快速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程序】 (五)

1、内容:对本课的小结。2、教师行为:归纳、小结本节课情况,给学生鼓励,布置延伸任务3、学生行为:参与评价本节课,课外延伸。4、组织形式:散点围绕老师进行 郭溪镇第一小学陈苏策2005-4-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40f88b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