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 终南山释德空

2022-03-20 02:1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经》讲解 终南山释德空》,欢迎阅读!
终南山,心经,讲解



这部经典全文共二百六十个字,由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这七个字是经的别题(是这部经的专用之名,区别于其他经部)。经:是通题(与其他诸部,通称为经故)。

那么这部经典为什么称心经?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载,说法四十九年,集会三百余场,宣谈佛法。其中含有经部和律仪。最引人瞻目的是般若部,大约有《大般若经》六百六十余部,最核心的便是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什么呢?

原因有二:其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六百六十部般若经的核心纲要,是佛法的重要纲领。譬如:一个健康的人,倘若缺乏心脏,就无法生存。人的心脏是血液的高压泵只有通过高压泵血液才能周流全身。若没有高压泵,血液能够在周身流动吗?其二:指人们心地。学习佛法必须排除心内的污染,顿发向道之心。以一颗纯净无染向道的心去领会,才能解悟佛法的真正要义。

佛便是觉悟,觉悟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入道。道的表相即是禅,故达摩祖师语:“即心,心即道,道即禅。禅者涅槃便是自性,自性得到回归便是解脱,解脱达到升华才能渡过生死彼岸,只有如此才是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重要诣旨。

般若在梵文里的意思是解脱智慧,出离生死智慧。当时佛教刚进入中国时,不存在解脱,出离生死这方面智慧。只有用聪明智慧代替。后随着佛教传入,加以国人深透的理解开始使用大范围的智慧来代替。与此同时,人们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感悟到世间法的聪明智慧,但是都不能取代佛法中的般若智慧,于是产生了大善知识

在这里,的意思不仅是做好人好事帮助他人,而有大吉祥之意。所谓大吉祥对事物存有正知正见,达到圆融贯通的地步,能对天、地、人三才合理地布局。故出现圆融智慧,所谓圆融智慧,便是破除一切执著,杀死烦恼之贼,得到清净解脱,达到生死涅槃之境。

由于般若名相含义深广,当时在我国又没有合适的词语解释,又有译人三藏法师玄奘的观点不作意译,只好直译其音。翻译经典遵循五不翻。第一,尊重不翻。般若就是尊重不翻。第二,顺古不翻。如心经后面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三,多义不翻。如梵文的薄伽梵(佛的尊称)内含六种意义。(1)自在。(2)炽盛。(3)端庄严。(4


名称。(5)吉祥。(6)尊贵。第四,秘密不翻。如诸陀罗尼(简称神咒或咒语)。如心经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第五:此方无者不翻。如庵摩罗果,波罗蜜果,阎浮提树,在中国没有,不能直接译者故不翻。

接下来讲是般若的含义。般若智慧——圆融智慧。圆融是根据天、地、人的变化而通融为一体。:周而复始,恒一不动。:化为一体,注入其内。智慧:明白真理,认识事物。譬如,孔子曰:“举一反三曰明,得一知十曰智。老子曰:“知己曰明,知彼曰智。二者却忽略了慧。

佛家则认为智有照了的功能,慧有鉴别的作用。故智能照了有为,慧能通达无为空理;智能明了诸法,慧能断惑证真;智明外境,慧明自心。所谓能看破世间有为法,内而自己四大色身,外而一切万有,都是缘起幻相,无实法的实相称为智。了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妙理,证同人人本具的不生不灭之常住真心佛性称为慧。现在人认为智是识别事物,慧是解决事物变化的一种方法。

总之,对于世间出世间的一切诸法都能彻底明了,于中无染、无邪、无碍称为般若智慧,即般若圆融智慧。简明扼要地说,般若是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的一种圆明本觉智,离一切迷情妄相的一种清净无分别智,也是通达一切法自性本空,而无所得的一种真空无相智。这岂是世间的凡夫之人所能梦想得到的呢?据般若的性质来讲有四种:第一,文字般若。第二,观照般若。第三,实相般若。第四,方便般若。

第一,文字般若。文字是求启悟实相的一种工具。佛经都是由文字记录而成,表现正知正见。譬如:文字是手指,般若是月。用手指指月,众生可顺手指而阅月。故文字般若解悟引道方便听闻圣教,启发智慧,尤同舟筏。

第二,观照般若。实相理体上所起的一种智用。行者修观时,心光内凝,照了诸法,凡相皆是虚相。当体即空,空中取相,而见实相,依理去体验实修,得到其中的功行,用悟的思维入定境,来明了一念不生之相,宛如驾驶舟筏。

第三,实相般若。是一切事物的真实本性,不能用一种固定的外在形式来表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无可表达,无可取著,进入禅境。《法华经》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故所依所证,以文字般若为依,以观照般若所证,圆明寂照,寂照圆明,不生不灭,游刃无余达到目的地。


第四,方便般若。修得实相般若之果,通达一切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广修万行,圆融无量无边普度众生随机应化。

综上所述,四种般若次第有序,体用相承,深广有别,在实修体现,顺机之妙用,深处沐浴,广得证果,一体不二,普度众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ab5723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