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育资源 拓展美育空间

2022-04-17 02:2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整合教育资源 拓展美育空间》,欢迎阅读!
美育,教育资源,拓展,整合,空间

整合教育资源 拓展美育空间

北票市第一小学 李凤华

《新课标》要求:“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我们祖国幅员辽阔,自然风光美丽宜人,物产资源多种多样。各地独具特色的名山大川、丘陵小溪、河流湖泊、沙滩岛屿既可以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可以为美术的写生、丰富感性认识提供良好的条件,是美术教学最好的素材之一;而海边的贝壳、水畔的芦苇、河边的鹅卵石、街道边的树木、农田中的麦秸秆等则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创造、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美术文化与美术作品。教学中,我们美术教师应研究、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拓展美术课程的空间,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走出去,主动利用资源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我们的美术教学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才能使学生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我们应该尽量让学生到大自然这个课堂中去感受课堂上无法触动心灵的美丽,学习书本中不能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创造机会并鼓励每个父母尽量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体验美:带孩子去旅游,仔细玩味当地的风情,无论是自然、建筑还是当地传统工艺;和孩子一起看看蓝天、绿树、高山、大海,感受吹拂的风,奔流的水,寂静的树林,无论是雪山还是草原,无论是大河还是小溪;去看看当地的建筑、房顶、墙壁、门窗、院落的设计,和当地的气候、地域、历史和传统文化有哪些关联,和当地的居民聊聊,看看介绍,拿着相机,带上速写夹,把这些美丽的记录带回来;带孩子看看当地的民间工艺品,看看民间艺人的创作过程,买些小玩意带回家,与孩子一起玩耍,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尝试创作;和孩子一起看看外国旅游的风景片,或浏览旅游画册,一起讨论这些国家的历史、建筑、自然风光、民族服饰甚至饮食,你喜欢的是什么,孩子喜欢的是什么,这些和我们中国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色等等。感受美术文化,不仅在于背着画夹送孩子进画室,更在于带着孩子走出画室。

二、请进来,让资源为教育服务

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房屋路桥、服饰和生活用品,甚至我们吃的饭,喝的茶水这样的饮食文化,都蕴涵着艺术的美。挖掘身边美术文化的内涵,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就是艺术品。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将许多物质材料带入美术课堂,开发出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比如开展泥塑、鹅卵石、贝壳、树根造型,利用树皮、树叶、树枝、坚果壳、豆类、麦杆、蛋壳、砂子、羽毛、碎布、毛线等制作实物粘贴画,利用稻草、秫秸秆、树


藤、玉米叶等材料进行编织和捆扎造型等等,利用各种废弃物如饮料瓶、易拉罐、一次性水杯、纸壳盒、泡沫塑料、电话卡、废光盘、塑料袋、塑料绳等材料进行造形和创造,做到“点石成金,变废为宝”,这样的美术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的散发出民间艺术的味道,体现出浓郁、拙朴的造型之美,还渗透着环境保护、废物利用的意识,深受学生的喜爱。

美术课程的内容一定要适应孩子的兴趣与生活实际,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我们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如果他们把石子、落叶树枝像宝贝一样收集起来,请不要呵斥他们,就让他们欣赏去吧。如果老师或家长能参与到他们其中,还能把这些“宝贝”加工成“艺术品”,就更好啦!如果孩子骄傲地拿着自己做的“花瓶”、“汽车”给我们看,不管在我们看来这些东西如何简陋,都别忘了夸奖他们,还可以和他们一起想想怎样改进,怎样做得更好。

三、综合学习,提升美术文化的素养

参观图书馆、鸟化石博物馆、下府大庙等古代建筑;游览大黑山、凤凰山或园林庭院;参与画展、摄影展、教室环境布置,通过师生互同的活动,可以让经典的美术文化留在他们的印象中,提升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并使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发展。

要将美术教育提升到文化学习的高度,仅仅靠本学科的课程资源是很难做到的,只有打破学科本位和教材中心的观念,拓展美术课程内容空间,充分运用各种相关的教育资源,并将它们综合到美术课程中来,才能真正提升美术文化的素养。如:我们带学生来到白石水库,孩子们看到的是依山傍水的美景,绿树成荫、水鸟翔集、波光鳞闪,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喊出:这里好美啊!激动而自豪的神情,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他们不仅会在作文中写出来,在班会上说出来,更会在一张张的画纸上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等造型手段,根据自己对美景的观察认知,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孩子们利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着自己对家乡的喜爱,抒发着建设家乡的美好憧憬。

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交流,积极参与祖国文化的传承,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传播信息、交流感情。 总之,我们美术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建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时,要积极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充分挖掘、整合美术文化资源。让我们把美术学习定位到文化学习的层面上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关系,提升美术文化的素养。让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文化中生动活泼地学习美术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cd1d724f78a6529647d53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