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廉价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023-05-06 21:2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女性廉价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欢迎阅读!
劳动力市场,廉价,形成,女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女性廉价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作者:

来源:《世界博览·中国卷》2009年第04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佟新以统计资料和对农民工的访谈为基础,对转型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家庭、妇女的互动关系进行性别反思。佟新的研究认为,在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网络)力量无不作用于家庭,女性廉价劳动力市场在此过程中形成。

30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已经形成如下局面:首先,通过改造国有企业、鼓励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的发展、引进外资企业,中国已经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其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和城镇贫困人口。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00年后一直在0.4以上。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维护了低水平的平等。

那么,人们如何应对这种经济的迅速变化呢?

在剧烈的经济变迁面前,家庭成为应对经济变迁的重要单位,至少在精神意义上,家庭利益成为了社会团结的基础,并发展出各类应对模式。城市底层居民多以家庭共同体模式为主。以竞争为核心的现代化过程迫使城市居民走向个体竞争,但面对残酷的竞争,个体家庭作为经济单位的功能显得更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家庭内部的团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家庭共同体。而农村居民则以想象的家庭利益模式为主。对于广大的乡村来说,现代性为每个家庭提出了一个像城市人一样生活的目标,其结果就是在一个想象的家庭利益模式下,每个家庭成员为应对变迁付出成本:老人和孩子守在村庄,青壮年劳动力以个体的方式走进城市,家庭生活变得支离破碎。

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统计划经济下具有国家保障意义的商品供应被市场化,家庭成为人们应对经济变迁的重要单位,经由家庭分工来削减经济发展的成本,变个人成本为家庭成本。而家庭中的女性成为家庭成本的承担者。

经济转型使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减少,最低收入户就业人口数远低于平均水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居民的住房和交通等都有国家的最低保障,而市场化条件下,人们的居住支出和交通通信支出都大幅增长。每人年收入2005年比1990年增长了746.4%,但食品支出增长了420%,居住支出增长了1328%,交通通信支出增长了2460%。这种增长给贫困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的调查表明,有29.7%的失业女性是因为要料理家务失去工作,这占了女性失业原因的第一位;而同样原因的男人只占16%。毫无疑问,妇女会像男人一样承担着家庭经济开支和消费的重负,特别是在贫困家庭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实践家庭计划时,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家庭利益,并可以站在家庭利益的立场上来分析家庭应对策略。但是,家庭利益的实现意味着家庭成员间的利益合作和竞争关系。而非一致性的利益则意味着不公平的权威关系,如丈夫对家庭事务似乎具有更多的合法性权威;如男性比女性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因此更应当让男性发展其社会能力等。那么,站在女性立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家庭利益掩盖下的女性利益的缺失,正是经由市场化过程和家庭的中介,一个廉价的女性劳动力市场才得以稳定的存在,成为一个劳动力的蓄水池。

佟新认为,廉价的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就是嵌入在市场化与家庭利益之下的。当国有企业改制,迫使大量的女工在减员增效的名义下退出正规劳动力市场时,女性更适合在家庭的意识形态使女性合理和合法地回家。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东北三省和京津沪三个直辖市。1982年,这6个省市的女工人数为767万人,占全国女工比重的25.98%;2000年这6个地区的女工人数大幅度下降,仅有476万人,比重降到12.78%。但是,回家的女性直接感受着家庭收入的锐减,因此她们不得不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此时,她们只能进到工资更为低下、缺少社会保障和工作更不稳定的非正规就业领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18e611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