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杜甫《吹笛》原文及翻译 赏析

2022-07-25 20:1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鉴赏】杜甫《吹笛》原文及翻译 赏析》,欢迎阅读!
杜甫,赏析,鉴赏,原文,诗歌

【诗歌鉴赏】杜甫《吹笛》原文及翻译 赏析



杜甫《吹笛》原文及翻译 赏析 杜甫《吹笛》原文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杜甫《吹笛》翻译 待更新

杜甫《吹笛》赏析

《吹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全诗善用烘云托月之法,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前六句皆兴,末二句方是赋,意只在‘故园愁'三字耳。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此闻笛而有感也。上四摹景,下四写情。细疏之,三四分顶风月清,五六引证断肠声,未乃乡关之思,从笛声感触者。颜廷榘曰:律吕之调,于风前闻之,觉相和之切。关山之曲,于月下奏之,似几处皆明。此声之巧而感之深也。五本借笳喻笛,故北走曰堪。六用笛中实事,故南征曰想。赵大纲曰:笛曲有《折杨柳》,故翻其意而结之,谓故园杨柳,至秋摇落,今何得复生而可折乎?盖设为怪叹之辞,以深致思乡之感,此则公之断肠者也。陆时雍曰:结出故国关情,千条万绪,用巧而不见,乃为大家。)

首联扣题起兴,由听到吹笛声而引发感怀。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万千愁思。《风俗通》说:“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在山水、羁旅诗中,笛有着广泛的表情达意的动能,最常见的是牵引怀乡的情愫。又《乐府杂录》载:笛者,羌乐也。古笛曲广为流传的有《落梅花》、《折杨柳》、《关山月》等,皆为思乡之作。月明风清的秋夜,本是适于亲人故友欢会的良辰美景,而今夜,这凄恻哀伤、声声彻耳的“断肠声”,却只能使人更感寥落、凄清了。“谁家”两字,以问语写听者

“我”的感受,情味悠远。 “巧作”一词,是言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似乎把“我”


的满怀乡愁,都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这一设问陡起波澜,借他人之笛音写自己之乡思,极具共鸣感。

颔联紧承首句之 “风”“月”二字写,虚实相生。一写声象,“律吕相和切”照应上句的“巧”字,写笛音之悠扬宛转,这是写实;一写景象,“月傍关山”,写明月映照关山的图景,诗人在缠绵悱恻的笛音中神游万里关山,思绪如同这澄澈如水的月光漫漶开去,这是虚写。“律吕”又作“吕律”,我国古代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总称“六吕”、“六律”,简称“律吕”。此处代指柔婉、和谐的笛音。“几处明”三字下得奇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照关山,自有明暗、浓淡之别;而以“几处”问之,实则是人心的悲喜甘苦之反映。

颈联由“关山”二字再次衍发联想。上句遥想当此中宵月明之际,胡骑行军北归的场景;下句是写诗人听了这笛曲之后,萌生出南行的愿望。上下对仗工稳,由远及近,以胡人之北归来映衬“我”的思乡之切。明朝李东阳的《麓堂诗话》说这两句“清绝”,主要是就此联意境的清幽、窈眇而言的。在古诗中,月色、笛声、江南常连缀一起,表达幽怨的乡思之情。如唐代诗人李益的《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尾联道出全诗主旨,“故园杨柳今摇落”是客居异乡的诗人对“故园”风景的悬揣,想必在如此萧瑟的清秋时节,杨柳早已枯黄、零落了;可是“我”,还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是以杨柳之衰映衬自己的迟暮之悲。结句以反问收束,如何在忧愁的煎熬中度此余生呢?这一自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全诗善用烘云托月之法,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诚如清?吴乔《答万季墅诗问》之谓:“……前六句皆兴,末二句方是赋,意只在‘故园'三字耳。” 值得注意的是,本诗多用问句,或兴感、或写景、或抒情,将乡愁国忧与感时伤世之情表达得尤为酣畅。 【杜甫的诗词全集 68首诗全集下载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1a360cc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