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江生活随笔

2023-01-03 20:34: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进西江生活随笔》,欢迎阅读!
西江,随笔,走进,生活

走进西江生活随笔

走进西江生活随笔

西江是一个位于贵州省凯里市30多公里、大山深处的苗族古寨。是中国仅有的,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素有“苗都”之称。西江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是了解和研究苗族干栏民居文化的最好去处。清初就有建制,传统的民族文化,浓郁的苗家风情,被誉为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不亲临此地不能感受到,苗家的好客热情,美味令游客留恋忘返。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著名作家余秋里“用美丽来回答一切”来概括西江的景致。带着期待和神往,我们一行来到西江苗寨。



走在鹅卵石和青石板交错铺就的小街上,望着那些整整齐齐排好队、冒着热气和香气的小吃,让人馋涎欲滴、目不暇接:用洁净的木棰舂着的糍粑是古寨的一大奇观,游人往往像被磁石吸住眼球,长时间在这里驻足,看酸了脖子,也站麻了脚,有的甚至拿出了相机或摄影机把这一幕收藏起来,舂出的新鲜糍粑带着糯米的香甜,又软又糯,清香扑鼻;吃着他们的腌肉(是用烟熏出来的,一吃到嘴里就能感觉到),这和我们汉族的腌肉有明显的不同;苗家一绝——酸汤鱼(据说是用苗寨边、白水河自产的鱼加上特制的酸汤尽心烹制而成),可惜那天被其他美食喂饱了肚子,没有口福去品尝;小吃就更不用说了,那冒着香气的酸汤牛肉粉,至今我还觉得没有吃够:那特制的酸汤(酸进心底,让人久久沉浸在酸的氛围中回不过神来),却看不到一丝酸菜,那粉(有宽粉和细粉,让人充满好奇,又有几分失望,因为那是我们常吃的卷粉和米线啊!只是喊法不同了,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从头到脚都透着土味,晕!),加上一点木槿油(味道有点像芥末),就成了无与伦比的美味了!还有杨梅汤,还有灿若群星的各式小点心……




精致的银饰,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苗绣是苗族文化的双绝,来到苗寨,我就想去看看这双绝。

苗族的银饰有头饰、胸饰和脚饰,特别是头饰和胸饰尤为精美。我曾经穿着苗族服装、带着发出悦耳叮铛声的头饰、胸饰照过像,心里痒痒地想收藏一套银饰,今天来到这里,这样难得的机会就不想错过了!站在银匠铺前,围观的人很多,仔细地看着柜台里那些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银饰,在心里不禁啧啧叹绝,可是没有人去问价格,我心中不免有些失望:“这到底为什么,那么漂亮的东西却没有人收藏呢?”于是,我低声地问站在旁边的当地人:“您好,我想买一套好看点的银饰带回去,能不能帮我指点一下,哪些是你们银饰中的精品值得收藏?”他的眼睛闪过一丝诧异,轻轻地告诉我:“我建议你看看可以,但不要去买,一是没有收藏的价值,拿回家去长期放置,没有一点用处;二是任何一样饰品价格都不菲,不信你自己去问。”带着不甘,拼命挤到柜台前,拿起一套头饰和胸饰问了一下,老板比出五个指头,没有说话,人们七嘴八舌地猜测那五个指头的含义:“五十?”“五百?”“五千?”老板不耐烦地说:“五万!”听到他的回答,人们哄地走了一大半,“买不起就不要来问!去去!去!别影响我做生意!”

服饰也是苗族文化中的一绝,无论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河流……,苗族日常生活的东西都可绣在衣服上。作为一个刺绣爱好者,从心底里想收藏一幅极具民族特色、民族风情,又有现代色彩的.苗绣。带着这份渴望,我和女儿走进了一家苗绣店。看着她墙上挂着装裱得很精美的苗绣画,女儿一边大声地称赞着,一边拿出相机快速地按着快门,记录着她见到的种种精彩。我的眼睛在到处打量着,想找一幅最能打动我的图画买下来带回家,因为有了在银匠铺的经验,我迟疑着,不敢问出口。不知过了多久,我站在一幅绣有孔雀的画前驻足,决定张口问一问。“老板您好!这幅画是手绣的吗?要卖多少钱?”她笑着回答:“您真是好眼力,这是手工绣的,三千元!”我心中有一阵叹息,20/20的小正方形,价格就这么贵,我买不起!只能在店里绕着走了好几圈,要把那些精美的苗绣多装一点在心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46634c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