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磨营行政村介绍

2022-04-14 00:2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段磨营行政村介绍》,欢迎阅读!
行政村,介绍,段磨营

段磨营行政村介绍

地理位置

段磨营行政村位于东明县城南18公里、东明集镇政府西南4公里处。该村现有2271243人。耕地面积2000亩。地势平坦,中性土质,水利条件优越,属传统农业村落。 历史记载

据《东明县地名志》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段、张、储、单四姓将士随燕王扫碑(靖难之役)有功,封地于此,并令其成家耕垦,因本营为怀庆卫(今河南沁阳县)最后一营,长官姓段,故名为段末营,后演变为段磨营。该行政村清末民初属东明县第六乡,1933年属东明县第六区,1944年属东明县第五区,1955年属东明集乡,1984年属东明集镇至今。该村曾住有单姓人家,后迁往县城北的单楼村(今属菜团集乡)

目前村内有张,储、李、乔、胡、崔、刘七姓。张姓112620人。储姓40225人。李姓有两支,李存义一支于清乾隆年间由本县大屯镇东夏营投亲迁入,李留记一支于清光绪年间由本县小井乡沙河村投亲迁入,两支现有27165人。乔姓于清同治年间因给袁长营地主种地落户该村,现有1690人。胡姓于清光绪年间由小井乡东五营迁入落户,现有875人。崔姓于清光绪年间由小井乡西紫荆投亲落户,现有1634人。刘姓于清光绪年间由本镇刘庄村迁入,现有834人。1956年至1964年村民李俊德等519人移民黑龙江省桦川县。张东灵等22人在湖北监利落户。张增福等512人落户新疆塔城。张改1人在河南灵宝落户。

教育情况

解放前,段磨营村是个几百口人的小村落,交通不便,消息闭塞。1947年成立了农会,先后由张友才、张春修任农会长,相继成立了枪班儿童团,由张顺起任枪班班长,张喜成任儿童团团长,在进行土地改革、站岗放哨、看家护院、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旧社会该村文化落后,儿女结婚出嫁、写帖查好、写对联都得到外村请人,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民国十九年(1930)张金安在自己家里首办了私塾,每年每学童收三斗粮食,但大多数农家弟子还是上不起学,全村仅招收弟子10多人,教授《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教材。1946年袁三田开办私学直至解放。解放后,村里办起了公立小学,小学设在当时农家院里,六间民房做教室,十多年间先后有三个年级一个复试班,学生30多名。1978年学校规模扩大到80多名学生。1986年在村北划地5亩,建标准教室12间,5个年级,学生110多人。2007年学校布局调整,该村35年级合并到袁长营完小,留下有12年级在本村就读,由李顺星、张桂生、张金堂老师任教。1978年恢复高考后,该村培养出博士生1名,硕士生3名,大中专生40多名,部队正团级干部2名。如张旭志青岛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生。储春燕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石油化工大学外语系任教。张建红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2005年考入中科院读研究生。刘国成东海舰队某部正团级干部。张水臣空军后勤部某部正团级干部。

解放前,段磨营村的特点一是小,全村不足百户,二百余人;第二是穷,60%为佃户。张国顺、张二帮祖孙三代给袁长营地主种地;李二来、李纯才、储尚奎、储银科先后给袁长营、贺庄地主种地几十年。张秋环兄弟七人都是给刘庄地主刘元照种地。还有一些户自己没地,靠攉大粪换粮食养家糊口。据老人回忆:解放前,该村攉大粪车有20多辆。还有三、四户地无一垅,乞讨为生。段磨营虽村小虽人穷,但人勤劳,善良,淳朴,各姓人家祖祖辈辈和睦相处,一家有事全村帮忙,这种传统延续至今。

经济发展

解放后,段磨营村走向合作化道路,依靠集体力量努力发展生产,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1971年村支部书记李水银,带领村民深翻土地,几年中改造土地200多亩,使


撂荒地变成了良田。1973年春季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在河滩地、盐碱地处植成片林500亩。又在村头路旁、沟渠边空闲地全部栽上大观杨2万多棵,人均达到180棵。1975年菏泽地区林业现场会在该村召开,李水银同志被评为菏泽地区劳动模范。上世纪八十年代,树长大成材,成为村里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人均达250元。1975年张录荣任村支部书记,水果开始走俏,在县林业局技术员赵福梅指导下,从河南兰考购来金帅、红香蕉、富士、秦冠苹果树苗3500株,培植苹果园125亩,1982年呈盛果期。每棵树年下果600斤,每年可下苹果200多万斤。前来购苹果的客户络绎不绝。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1200多元,后果园扩大到500亩。段磨营地势较高,眼看着离村一箭之遥的东鱼河日夜流淌黄河水却浇不上地,村支部一班人心里犯急。1984年他们请来技术人员勘测、设计、建造了一座大型扬水站,匹配了“50型”动力。从东鱼河提水浇地,告别了段磨营不能用黄河水浇地的历史。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一个经济落后的小村登上了全镇经济发展的榜首,村支部书记张合作被评为菏泽地区级模范共产党员,村支部被评为菏泽地区先进党支部、先进行政村,市文明村。1992年村支部书记张电起,又带领全村青壮年劳动力,苦干一春,用地排车运土20000方,修筑了一条长300多米的堤上渠。投资4.5万元建浇灌田地高压专用线路800多米,将原“50型机器”换成两个“30型”电机,全村1000多亩小麦一个星期就可普浇一遍。每年可为村民节省浇地费用20000多元。1998年又筹资金20000元打封闭机井20眼,解决了西瓜不能用河水浇的难题。做到井水、河水浇地双配套。 村委情况

段磨营村两委心系村民,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987年筹集资金6万元,从一公里外的景庄引来了高压线路,不仅解决了照明问题,又安装上打面机、打米机、饲料机,方便了村民生活。1999年村里又筹集资金20000元,将高压线路改造一新。2000年至2001年村里多方筹措资金,动员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拉土10000多方垫路基,修柏油路3公里,262省道相连接,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经济发展。2006年推行改厕,全村改造粪尿分离厕所100多个,被评为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007年,村里打450米深水井一眼,全镇第一个无塔供自来水。经省有关部门检验,各项水指标均达到优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解决了千百年来吃水的大问题,使大家吃上了卫生放心水。

张电起同志带领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务实肯干,作风民主,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法》《村民自治章程》办事。小事开群众代表会和党员代表会讨论,大事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决议。每季村务、财务小公开,每年末村务、财务大公开,由村理财小组负责监督。由于办事公开、公平、民主,多年来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市、县、镇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表扬。1993年至1999年,村支部连续7年荣获县级“先进党支部”,学习“三个代表”先进党组织,“防非典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行政村荣获县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八五”绿化先进村,“文明村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张电起同志1993年被选为东明县第九次党代会代表,1995年被评为县绿化植树劳动模范,1998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菏泽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03年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8186224b73f242326c5f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