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3 热力环流(解析版)-2021届高三《新题速递》3月刊 地理(适用于高考复习)

2022-07-30 22:57: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考点03 热力环流(解析版)-2021届高三《新题速递》3月刊 地理(适用于高考复习)》,欢迎阅读!
环流,考点,月刊,热力,速递



考点03 热力环流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21·河北唐山市·高三一模)当天气晴朗无云或少云的气象条件下,山地与平原之间的昼夜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称为山地一平原风,下图为华北平原集城市在2013-2015年观测到的秋季山地一平原风平均风速(箭头长短表示大小)和风向日变化示意,夜间以偏北风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就秋季平均而言,该城市( A.山地风风速整体大于平原风 C.平原风在15时左右风速最大 2.该城市周边地形的分布( A.东部为山地 【答案】1C2D

1【分析】从图可知,该城市白天的风速大于晚上的风速,而山地-平原风一般白天吹平原向山地的平原风,晚上吹山地吹向平原的山地风,所以该地区平原风风速整体大于山地风,平原风在15时左右箭头最长,风速最大,C正确,A错误;山地风持续的时间从大概18点到9点,持续时间较长,B错误;平原风转为山地风的时间为大概18点以后,D错误。故选C

2.根据平原风和山地风的风向可知,夜间吹的是山地风,以偏北风为主,据此我们可知,山地位于平原的北部,D正确。故选D

水域对气温的影响取决于水体反射率、2021·安徽高三一模)比热容和水面蒸发等多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图中的三条虚线示意乌江水域面积与冬、夏季及年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南部为山地

C.西部为平原

D.北部为山地

B.山地风持续的时间比平原风短 D.平原风在10时左右转为山地风






3.乌江水域面积增加对该区域平均气温的影响是( A.冬季平均气温上升、年平均气温上升 C.冬季平均气温下降、年平均气温下降

B.夏季平均气温上升、年平均气温上升 D.夏季平均气温下降、年平均气温下降

4.水体反射率等要素对气温的作用程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表现为( A.冬季,反射率和水面蒸发作用大于比热容 B.冬季,水面蒸发和比热容作用大于水体反射率 C.夏季,反射率和水面蒸发作用大于比热容 D.夏季,水面蒸发和比热容作用大于水体反射率

5.推测乌江水域面积增加对该区域平均降水量的影响是( A.冬减夏增

B.冬增夏减

C.冬夏均增

D.冬夏均减

【答案】3A4D5B

【分析】3.水和陆地相比升温慢、降温慢,图中中间的虚线是年平均气温,夏季气温高,上面的虚线是夏季平均气温,下面的虚线是冬季平均气温,据图可知,随着水域面积增加,冬季平均气温上升、年平均气温上升、夏季平均气温下降,A正确。故选A

4.水体反射率等要素对气温的作用程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反射率大于比热容,水面蒸发作用小于比热容;夏季,水面蒸发和比热容作用大于水体反射率,D正确。故选D

5.乌江水域面积增加,冬季平均气温上升、夏季平均气温下降,气温进而影响蒸发量变化,冬季蒸发量增加,夏季蒸发量减少,该区域平均降水量冬增夏减,B正确。故选B

【点睛】 回答第一题要结合图中虚线变化趋势回答。水的反射率一般比陆面小,但在太阳高度角小于10⁰时,往往大于陆地。

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地理研究员绘制的某地区某日某时刻近地面的等温线分布状况,该时刻天气相对较稳定,风向主要受热力环流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时水库附近等压线与等温线的分布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①②③④四地的风向是( A.①地西北风 【答案】6B7C

【分析】6.根据图中等温线分布可知,水库地区气温低于周边地区,则气压高于周边地区。结合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弯曲原理可知,水库地区等压线上凸,等温线下凹,符合条件的是图和图B正确。故选B 7.结合材料该时刻该地区天气相对较稳定,风向主要受热力环流影响可知,风向受气温的影响,湖区气地北部为低温中心,压高形成湖风,并在向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即其北部为高压,地吹东北风;地东南部为高压中心,则地吹偏南风;地南部为高压中心,则地吹西南风;地西部为高压,则吹偏北风。C正确。故选C

【点睛】注意从近地面向上,在对流层气温和气压都是逐渐下降。

2021·山西晋中市·高三二模)截至2020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②地东北风

C.③地西南风

D.④地东南风






8.根据图中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可判断该地此时( ①吹西风②吹东风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与澳大利亚此次山火有关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A.高温

B.干旱

C.高湿

D.大风

10.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 A.优化森林生态环境 C.降低森林虫害风险 【答案】8C9B10C

【分析】8点倒火灭火方式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灭火的方式。山火着火位置气流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四周气流流向着火处(倒火处箭头)。山火和倒火的方向是相反的,山火移动方向是主要前进方向,山火移动受瞬时风向影响大,所以此地此时为西风;另外从隔离带位置判断,其应该位于山火下风向所以吹西风。倒火和山火的方向是相反的,虽然此刻为西风,但倒火是向西蔓延,说明此刻西风风力较弱。⁰⁰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有助于山火的气象条件是干旱,此次澳大利亚山地林火的形成主要与长时间的异常干旱有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木材蓄积量减少,降低森林虫害的风险,加快优势树种生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森林及其保护的相关知识。

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零模)读中亚某城市1989-2013年气温上升幅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B.增加木材蓄积量 D.抑制优势树种生长






11.影响该城市气温变幅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天气状况

D.太阳辐射

12.图中开发区东侧气温上升幅度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交通繁忙,尾气排放多 C.建筑密集,地面辐射强

13.该城市的水域最可能是( A.湖泊

B.稻田

C.水渠

D.海湾

B.人口密集,温室效应强 D.资源开发,废热排放多

【答案】11B12D13A

【分析】11.城区是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地区,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效应﹐因此影响该城市气温变幅的或因素是人类活动。B正确。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太阳辐射都不会造成城区的气候变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开发区东侧气温上升幅度大的原因最可能是工业相对比较集中,释放的废热较多,中亚地区的工业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重工业,能源使用量大,废热排放较多,造成气温上升幅度较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该城市的水域气温上升幅度较小,最可能是湖泊;中亚地区深居内陆,不沿海;气候干旱,不宜种植水稻;城市水渠面积小,对气温的影响小,可以忽略不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岛效应的相关知识。

2021·河北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零模)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对湖面上空及其周围区域气流运动影响显著。左图为夏季正午前后、右图为夏季午夜沿着36.8°N青海湖区垂直剖面风场差异状况分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青海湖产生的湖陆环流( A.大气水平运动很微弱 C.可达湖面以上7千米

B.大气垂直运动速度更快 D.夜间影响的高度更大

15.受湖陆环流的影响,青海湖及周边地区夏季降水较多的是( A.夜晚;陆地

B.白天;湖面

C.夜晚;湖面

D.白天;陆地

16.受东、西两岸地形差异的影响,湖陆环流( A.白天西岸低空环流更明显 C.夜晚湖区西部上升势力弱 【答案】14D15C16A

【分析】14.由两图右下角比例尺可以看出,图中大气水平运动的表示距离是垂直运动的10倍,所以湖陆环流大气水平运动不微弱,大气垂直运动速度较慢;图示的湖陆环流达到海拔7千米,是湖面以上4千米左右;两图对比,夜间湖陆环流影响高度更大。故选D

15由湖陆环流的大气运动状况可以看出,湖区夜间气流上升运动更明显,所以夏季降水夜晚多、湖面多。故选C

16.从两幅图所示的气流运动状况可以看出白天西岸低空环流更明显,这是因为西部山坡白天盛行谷风,气流顺山坡而上,到空中与湖面气流一起下沉,形成环流;白天下沉气流中心更偏东;夜晚湖区气流东西部都是上升,东部气流虽然运动速度快,但分解到垂直方向上升部分就相对较小,西部上升势力更强。故A

【点睛】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气温高的地区气流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较低,高空气压较高,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成云致雨,由于云层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都很强,所以日较差较小。反之,气温低的地区气流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较高,高空气压较低,气流下沉过程中不容易冷却凝结,所以天气多为晴朗,云层薄,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弱,日较差较大。根据城郊热力环流原理,城市由于废热排放多,

B.白天下沉气流中心更偏西 D.夜晚湖区东部气流下沉




建筑物高大密集,不宜散热所以温度会比郊区更高,盛行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所以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由大气污染的工厂最好要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之外,以防污染气体流回城市

2021·河北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零模)科研人员对我国青海湖及附近区域近地面风场做了对比分析。下左图为秋季正午前后近地面平均水平风场,右图为秋季午夜近地面平均水平风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秋季,青海湖区近地面风场( A.白天湖风显著 C.全天湖风显著

B.夜晚陆风显著 D.全天陆风显著

18.受湖陆风环流的影响,青海湖区秋季天气( A.白天多晴朗大风天气 C.降雨白天多于夜间

B.夜间大多阴雨频频 D.降雨夜间多于白天

19.导致青海湖区秋季白天湖泊效应微弱的原因可能是( A.湖泊比热容大,秋季降温慢 C.湖泊比热容大,秋季升温慢 【答案】17B18D19A 【分析】17

读图,白天由湖到陆的大气水平运动较弱,可知白天湖风不显著,排除AC选项;夜晚由陆到湖的大气水平运动明显,可知夜晚陆风显著,排除D选项,B选项正确。故选B

18.读图可知,与夜晚相比,白天风力较小;夜晚盛行陆风,湖区气流上升,可判断降雨夜间多于白天,排除C选项,D选项正确;湖陆风属于局地环流,容易受到大环境下的背景风的影响,不可能夜雨频频,排除B选项;白天仍然存在大气环流,会出现降水,排除A选项。故选D

19.正常情况下,白天陆地升温快、气压低,湖泊升温慢、气压高,气流由湖泊吹向陆地;青海湖区白天湖泊效应微弱,说明湖泊温度较高,与陆地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温度差,应是青海湖比热容大,夏季积累热量多,秋季降温慢所致。故选A



B.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 D.陆地比热容小,白天降温快




【点睛】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如湖南省岳阳位于洞庭湖东北侧,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夜晚风从市区吹向湖面,而白天从湖面吹向市区。群众称为“进湖风”和“出湖风”。湖陆风全年均可出现,但以温暖季节为盛。一般是910时由陆风转为湖风,1718时由湖风转为陆风。

2021·浙江高三开学考试)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下左图乌鲁木齐城区及周边示意图,右图为乌鲁木齐三个观测位置测得的山谷风平均风速(风速:M/S)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丙站点山谷风风速明显强于甲、乙两个站点的原因是( A.植被较为稀疏 C.水域面积广阔

B.距离天山较近 D.距离城区较远

21.乌鲁木齐出现山风的北京时间及最可能风向是( A0:00-10:00偏北风 C12:00-20:00偏北风 【答案】20B21D

【分析】20.丙站山谷风风速比甲、乙两个站点大主要是靠近天山,山谷风效应更加明显,B正确。图中植被、水域无法判断,它离城区也不远,ACD错误。故选B

21.乌鲁木齐的位于天山的北麓,白天山坡受热,以谷风为主,为偏北风,晚上山坡气流下沉,为山风,主要是偏南风。考虑乌鲁木齐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两小时多,故选D

【点睛】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气温高的地区气流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较低,高空气压较高,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成云致雨,由于云层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都很强,所以日较差较小。反之,气温低的地区气流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较高,高空气压较低,气流下沉过程中不容易冷却凝结,所以天气多为晴朗,云层薄,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弱,日较差较大。根据城郊热力环流原理,城市由于废热排放多,建筑物高大密集,不宜散热所以温度会比郊区更高,盛行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所以近地面气流由

B13:00-0:00偏南风 D22:00-10:00偏南风




郊区流向城区,由大气污染的工厂最好要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之外,以防污染气体流回城市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2021·湖北武汉市·高三月考)城市绿地调节小气候功能主要与植被蒸腾和冠层遮阴有关。绿地降温幅度与当地的环境温度显著相关,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26°℃时,城市绿地降温效应不明显。研究表明,城市绿地覆被格局对其降温效应有明显影响。下图示意环境温度与绿地降温幅度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我国南方城市绿地降温效应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3.若环境温度相同(≥26℃),城市绿地覆被格局中降温效应最大的是( A.盖度较高的草坪 C.密度较高的乔木

B.盖度较高的灌木 D.高比例硬化地面

24.揭示城市绿地改善小气候的作用规律有利于( ①增强市区热力环流②根治城市洪涝灾害 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④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2B23C24D

【分析】22.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26⁰时,城市绿地降温效应不明显。我国南方城市绿地降温效应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夏季才明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研究表明,城市绿地覆被格局对其降温效应有明显影响。若环境温度相同(≥26⁰,城市绿地覆被格局中降温效应最大的是:密度较高的乔木,树叶最稠密,树下通风透气,降温效应最大,其它的选项遮阴效果都较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揭示城市绿地改善小气候的作用规律有利于研究更好的降温方式,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管理,种植更有利于降温的树种。⁰⁰对。有利于降低市区热力环流和缓解城市洪涝灾害,⁰⁰错。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2021·广西梧州市·高三月考)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折射/反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青藏高原既可以阻隔对流层的中、低层大气,又可以抬升高层大气,而大气抬升会使云相转化为冰晶云,伴随着冰晶的产生,青藏高原冰晕多发。下图为青藏高原某地的冰晕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青藏高原高概率出现“几十年一遇”的罕见冰晕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6.下列地区,易出现冰晕现象的是( A.藏南谷地 C.柴达木盆地 【答案】25B26A

【分析】25.由材料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折射/反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可知,冰晕的形成需要大气中有较充足的水汽,水汽凝结成冰晶;由材料大气抬升会使云相转化为冰晶云,伴随着冰晶的产生,青藏高原冰晕多发。可知,大气抬升,气温降低,有利于冰晶的形成,而大气中冰晶对光线折射/反射,就会产生冰晕现象。青藏高原夏季冰雪融水较多,气温相对其他季节要高,蒸发的水汽相对较多,空气湿度相对较大,而且,夏季,青藏高原相对于同纬度,同高度的周围大气来说,温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大气抬升,水汽凝结,有利于冰晶的产生,因此,青藏高原高概率出现几十年一遇的罕见冰晕的季节是夏B正确。季,春季、秋季、冬季青藏高原空气湿度相对小,气温低,下沉气流强烈,不利于冰晕现象的形成。ACD错误。故选B

26.由材料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折射/反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可知,冰晕的形成需要大气中有较充足的水汽,水汽凝结形成冰晶,冰晶对光线折射/反射,才会产生冰晕现象。藏南谷地地处河谷地区,水汽充足,而且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上升气流较强,较容易满足冰晕现象产生的条件,A正确。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与藏南谷地相比,气候干旱,空气中水汽较少,不利于冰晕现象的形成,

B.藏北高原 D.祁连山脉




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月考)气象数据中,风向是从0度开始为正北方,顺时针方向转一圈为360度,22.5度角为一个方位。具体为:角度范围为348.76-11.25度为北、然后依次为北东北、东北、东东北、东、东东南、东南、南东南、南、南西南、西南、西西南、西、西西北、西北、北西北。下图为菜地等高线图和林冠上方年平均风向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地正午前4小时的风向为( A.南风

B.南西南

C.南东南

D.西风

28.一般该地夜间风速较大,原因是夜间( A.冷空气沿地势下沉 C.空气运动阻力小

29.该地区环境承载力高是因为( A.河谷地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C.山地矿产资源充足工业发达 【答案】27B28A29D

【分析】27.该地经度为东经101°E,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15分,当地正午前4小时应为北京时间645分,结合图来看,此时风向约为203度。B项正确。故选B

28.该地位于山间峡谷地形位置,向西有支沟。夜间多西风,与西侧沟谷方向一致,说明风向受地形影响,夜间山地降温,较冷气流自西侧山谷高处吹来,受重力作用,风速加快,A项对。故选A

29.环境承载力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该地属于热带山地,生物资源数量多,生物生产量高,D项对。环境承 与“生载力的影响因素:与“自然环境的优劣;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B.地形起伏大土地面积广 D.气候优越生物生产量高 B.山顶比山谷气压高 D.受西部海洋影响大




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ABC无关。故选D

【点睛】影响风速的因素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气象部分主要包括了测试地的温度,气压还有湿度等等,另一部分则是地形因素包括地貌地势的不一样,还有地表是否存在障碍物等。

2021·辽宁高三月考)宿鸭湖位于河南驻马店汝南县,是我国人工修建的面积最大、堤坝最长的平原水库。2000年宿鸭湖被列入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下图为宿鸭湖卫星地图及某日湖泊与周围陆地气温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图示观测时间段内( A.傍晚时分陆地降温速率快

C.上午湖泊与陆地之间升温速率差异大 31.图示观测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34

B12月~次年1 C910

D78

B.正午湖泊与陆地之间温差最大 D.湖温高于陆温因太阳辐射强

321218时,汝南县城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答案】30A31B32B

【分析】30.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和陆地温差最大是18时前后,B错误;陆地降温速率最快是傍晚前后18点之前)A正确;上午湖陆升温速率基本一致,C错误;湖温高于地温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误。故选A

31.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图示湖泊温度基本低于0℃,根据宿鸭湖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此时该地时间是冬季12月~次年1月。故选B

32.据图可知,1218时汝南县城温度高于宿鸭湖,说明陆地是低压,湖泊是高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此时,汝南县城应为西北风,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湖陆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50分)

33.2021·江苏连云港市·高三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地处燕山丘陵之中,面积约为180k,是北京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也是北京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云水库水质总氮含量春季偏高、夏季偏低。

材料二下图为密云区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水库和周围陆地之间形成湖陆风的过程。 2)比较夜晚水库南、北两侧风速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密云水库水质总氮含量夏季较低的原因。 4)简述密云库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白天,密云水库升温较慢,近地面气压较高,形成由水库吹向陆地的湖风:夜晚,周围陆地降温较快,近地面气压较高,形成由陆地吹向水库的陆风

2)差异:水库北侧风速较大;原因:密云水库西、北、东三面环山,其北侧受山谷风影响。夜晚,水库北侧的山风与陆风方向大致相同,相互叠加

3)夏季降水较多,水体更新快;夏季气温高,藻类生长旺盛

4)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加强生态建设、保持水土等);发展生态农业等。

【详解】1)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由于水库和周围陆地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密云水库升温较慢,近地面气温较低,气压较高,风从水库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晚,周围陆地降温较快,近地面气温较低,




气压较高,风从陆地吹向密云水库,形成陆风。

2)读图分析,密云水库南侧地形平坦,西、北、东三面环山,北侧受地形影响会形成山谷风,夜晚吹山风,与陆风的风向大致一致,相互叠加,加大了陆风的风力,因此夜晚密云水库北侧的风速大于南侧。 3)总含氮量指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可以用来反映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密云水库流域夏季降水多,水体更新快,水体的自净能力强;夏季气温高,藻类生长旺盛,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消耗量大。

4)密云水库地处燕山丘陵,是北京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也是北京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地区应加强生态建设,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水环境;发展生态农业,防治水土污染。 34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的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



1)与6时相比,说明该日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及原因。 2)分析“绿洲冷岛效应”对绿洲农业的有利影响。

【答案】1)风力变大 绿洲和沙漠间地表温差增大,近地面水平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2)绿洲冷岛效应导致绿洲气温较低,抑制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减少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

【详解】1读图可以看出,变化:风力变大。原因:由于15时跟6时相比,绿洲和沙漠间地表温差增大,气压差就变大,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速就加快。

2)绿洲冷岛效应是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




应。有利影响:白天导致绿洲气温较低,太阳辐射较弱,光照较少,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小,可以节约农业灌溉用水,节约水资源;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作用,减少植物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b8292cf4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