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内存性和超越性

2023-09-17 10:44: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的内存性和超越性》,欢迎阅读!
超越性,内存



“道”的内存性与超越性

内存界和超越界是宗教和哲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内存界是人类经验所及、理性所能理解的范围,也就是我们经验到的世界,主要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超越界则是哲学意义上追求的至极存在,超出了人们可理解范畴,超出了人目前所能够给予定义的好或者坏,是人们现有逻辑可以进行判断的,借此来诠释宇宙之一切本质和现象。内存界本身无法解释清楚自身的状况,要使内存界得以存在,需要有一个最后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超越界,越界它不是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达、用概念掌握的。

而“道”的概念则代表着两种性质:一种是内存性,一种是超越性。

一.道具有内存性,一方面是指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离开“道”而存在,道就在内存界,遍于一切之中。“万物恃之而生”“衣养万物”“道者,万物之奥”“夫唯道善贷且成”,都说“道”是万物得以生存的依据,而万物的生存,又恰恰印证了道是遍在一切的。另一方面,“道”是万物的产生的根源,世界离开“道”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渊兮,似万物之宗”“可以为天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同样,万物的存在正验证了“道”的遍在。

二、“道”具有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形状:

“寂兮寥兮”是说“道”无声无形;“有物混成”是说“道”是一个混沌的整体;第十四章更是详细描述了到“道”的无声无形:“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第二十一章也阐述“道”的外在表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明兮,其中有精”

2.独立性:“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相对于宇宙是绝对独立的,不随着天地万物的变化而变化,在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里,“道”是永恒不变的。这都体现了其超越性。 3.时间:“道”是“先天地生”的,是“象帝之先”“似万物之宗”“道”在时间上就已经保证了其超越性,万物未有之前即已有“道” 4.“道”之不可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用语言表述时,必须使用概念,但是概念的内涵都是在变的,而且人的语言所能表述的都是相对真实。人类的语言都是相对的、充满变化的,所以如果有某样东西永恒不变人类的语言根本无法认识。所以“道”的不可用语言表述,恰恰体现了其永恒不变的超越性。

三.“道”的超越性与内存性的关系

“道”一方面具有内存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超越性,这两者要如何协调呢?就拿“道”生成万物来说,“道”创造这个世界之后,“道”还需要这个世界吗?“道”是超越的呀,不需要依赖这个世界,可偏偏“道”却遍在这个内存界。如果“道”需要这个世界,不就表示“道”本身是不圆满的,需要这个世界来展现自己。可若说“道”不需要这个世界,又为何生出一个世界来呢?这个问题是很矛盾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讲得通的,例如《老子》第三十四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意即:万物靠他生存,而他不干涉,成就一切而不居功,养育万物而不加以主宰。“万物恃之以生”“功成”“衣养万物”体现了万物对“道”德依赖,这体现了“道”的内存性,但是因为“道”还同时具备了超越性,所以他“不辞”“不有”“不为主”不必介入万物的具体实况,既不干涉,也不居功、主宰。在这里便实现了超越性与内存性的协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f4eb4db307e87101f696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