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改革

2022-12-13 01: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改革》,欢迎阅读!
课改,课程改革,背景,高校

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改革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各高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掀起了课程改革的浪潮。20世纪的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特别是一些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效率而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学校课程的发展。21世纪我国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课程向着综合方向发展,教师也不是单纯的教授某一学科,而是需要掌握这一领域内涉及的学科内容。例如,文科方面的内容教师不仅不要掌握政治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地理、史、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太单一,不能只是某一学科的专家而是多学科的专家,并拥有敏锐的察觉能力,及时了解学科的动态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既需要了解自己教学的目的,也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自己的智慧转化成教学成果,促进新课改的实施。 (二)新课改对高校课程结构提出的要求

高校课程结构的单一性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高校课程结构应该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内容方面来说,在同一学科内会存在许多相似的的内容,应该把这些相似的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组织编排在一起,这样更容易学习与辨别;第二,从学科领域来说,同一学科领域会涉及到许多相同的基础知识,如学教育专业会涉及到心理学理学但是心理学的内容会涉及到生理学的知识,所以如果是同一教师教授这两门课程可把这两门课程相同的基础知识择其一讲解,这样既避免可学科内容的重


复性又提高了课程的精炼性,从整体上提高学科的时效性;第三,从跨学科来说,文理内容要实现综合化。不能文科只学习文科的知识对理科一窍不通,理科也不能只懂物理化学不懂文学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已经具备的一定的知识含量,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已经有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对自己成长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发展、社会的发展等角度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要变革原来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从原始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利用先进的学习设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一些学校开启了校企合作模式,要鼓励学生下厂实习,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理论与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为课程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与科研,但是由于受政策的影响,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职称待遇,工作方向都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改变,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学校要更新教学理念,回归最本质的任务,即把教学任务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处理好教师在科研与教学之间的问题。新课改要求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性转为主动性、独立性,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出发寻找更加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式。例如,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政治课程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可以以某个主题为依据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现代的学习设备搜集准备与本主题活动相关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在主题活动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也可以就某个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1683cd0b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3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