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2022-05-23 06:16: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白洋淀,调研报告,湿地,生态环境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201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调研课题: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调研人员:王雪珊

系部班级: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 调研时间:2011820







1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王雪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环境科学 环境管理G092班)

摘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利用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应高度重视白洋淀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促进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键词:白洋淀 湿地 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1 白洋淀地理条件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潴龙河、唐河、府河等九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分属保定市和沧州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其中85%属保定市安新县。有143个淀泊,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可调节蓄水库容为24亿米3。因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而得名。 2 白洋淀湿地的作用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还起着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地球湿地之肾”的美誉。

3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号称“华北之肾”,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据资料

调查,1984年以前白洋淀原有鱼类1754种,鸟类192种。由于近二十年入淀水量减少,多次发生干淀现象,使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92年调查鸟类仅剩52种,2000调查鱼类减少到1118种。

引岳济淀是华北地区首次生态调水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使白洋淀水域面积由原来的31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平方公里,水质变好,重新成为鸟类、鱼类理想的栖息地。近年来一直绝迹的马口鱼、棒花鱼、鳜鱼又重现白洋淀,鱼类已由2000年的1118种增加到1734种。一些绝迹多年的水禽水鸟又回到了芦苇丛,鸟类已由1992

4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52种恢复到180种。濒临灭绝的一些水生植物也得到了恢复,长势良好。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种群逐渐恢复。 3 白洋淀湿地存在问题

白洋淀湿地兼有水陆两类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因而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价值,开发与利用白洋淀湿地资源,可以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度的资源开发利用也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目前,白洋淀湿地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如下方面的主要问题: 3.1 围垦造田,缺乏湿地保护意识

人们曾一度盲目开垦、围湖造田,占用天然湿地,这直接导致了白洋淀天然湿地面积锐减,湿地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恶化,比如风蚀加重、土地局部沙化、盐渍化、水旱灾次数增多等。

3.2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淀区淤积

白洋淀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日益加剧,森林覆盖率仅为16%,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造成淀内库容缩小、河道淤积变浅、土壤肥力下降,并直接影响地表水的水质状况。20世纪80年代入淀水的含沙量最高时达到7.4kg/m3白洋淀淀区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561平方公里,锐减至目前的366平方公里。在汇入白洋淀的河流中,影

5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响最大的是潴龙河、唐河和白沟引河。三条河洪水期间挟带大量泥沙人淀,占全年入淀沙量的95%,是淀内泥沙的主要来源,主要造成入淀河口淤积严重。近年来,随着太行山区和首都周围绿化等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局部环境明显改善。但由于工程造林计划任务小,投入少,致使白洋淀上游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3.3水资源匮乏,入淀河流多数断流

目前,九条入淀河流中,除拒马河、漕河、孝义河、瀑河仅在部分季节有水,其余河流基本长期断流。白洋淀属于平原半封闭式浅水型湖泊,不具备多年调节能力,淀区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很大,在丰水年或汛期往往大量弃水,枯水年入淀水量又得不到补充,多次面临干淀的危胁。

3.4淀区水质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水资源不足和人类大规模经济活动的影响,白洋淀缓慢退化萎缩,水域面积减少,水质受到污染。白洋淀是流域内所有地表径流的总汇处,所以白洋淀水体的水质呈明显的地域变化特性。府河入淀口及县

6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城附近污染最严重,人口密集的村庄周围水域次之,其它人类生活影响较小的水域水质良好。受府河污水影响,北何庄、安新桥、大张庄一带水质最差,为重污染和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氨氮、高锰酸盐指数、BOD5、总磷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它水域。 3.5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严重威胁着白洋淀湿地的存在,随着水资源市场化的不断进展而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为:湿地上游建设水利工程,截留水源;注重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不关心生态、环境用水;过度从湿地取水、或开采地下水等。 4 白洋淀湿地保护措施

4.1 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湿地立法。

广泛地开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科学的角度、科学的方法,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湿地与人类的关系。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议尽快制定《湿地法》,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以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 生态补水为发挥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提供保障。

建立长期稳定的补水机制,维持发挥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所需的正常水量,防止淀区萎缩。

7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4.3 加强白洋淀自身污染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严格控制白洋淀及周边地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加强燃油机船管理,严格控制燃油机船数量,限定航行路线。同时,在水区村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同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行为,保护淀区资源。 4.4 加大对白洋淀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

白洋淀湿地保护是长期进行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对白洋淀湿地保护开发的财政投入,建立专项基金,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全面推动白洋淀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社会化进程。 5 结束语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白洋淀湿地保护工作,对维护华北地区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2011820

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3cca12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