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中的持续审计

2023-01-11 15:4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中的持续审计》,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审计,持续,管理,企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中的持续审计

作者:蔡云海

来源:《经营者》2014年第05

要:现代的金融企业中,内部审计是企业制度中起着巨大作用的组成部分,在银行不断完善自我控制、经营管理和达到经营效益目的中是重要措施,也是达到安全性、流动性与营利性的支撑工具。但随着经营管理的深化和业务创新,银行中内部审计要通过加强自我建设和提高审计水平来达到风险防控的目的。持续审计这种审计技术与方法有着创新型特点,它克服以往的把项目审计作为主体而没有实施全面审计的问题,不但加大了审计中透明度和结果客观性,还加大了纠正错弊的时间主动性。本文探讨了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持续审计,它能够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然后阐述持续审计在我国金融服务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持续审计

我国的内部审计开始较晚,但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内部审计企业不断增加重视程度。EPR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给传统的审计方式带来了新挑战,也对内部审计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从这些主观、客观、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中可以看出,以往的内部审计方式需要改变。这时持续审计就被提出来了,美国的SOX法案给持续审计的使用和推广提供重要依据,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准则方面在不断完善,持续审计在准则中出现的越来越多。持续审计是审计方法创新的结果,是为了满足现在的诸多需求,以后持续审计会有较为广泛的推广。

一、持续审计的内涵和特点

持续审计也称为连续审计,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不少国外研究人员站在注册会计师角度对传统审计中的问题做出探讨,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持续审计。当时审计人员对传统审计的期间跨度进行反省,所以这时理解持续审计时只是对期间跨度做出修改,指出对审计资源实施优化配置,把年度财务审计分到各个季度或月份。持续审计所要求的审计环境较高, 如数据处理时要求高度自动化,那时因为科技限制,持续审计还在萌芽时期。科技获得较快发展后,会计信息化和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和应用,持续审计获得快速发展,企业对它的需求也不断增强,持续审计有了新的定义,1999AICPACICA联合对持续审计做出定义:持续审计是独立审计人员对委托相关事项和诸多实时或者短时间内的审计报告,对其给出书面认证的一个审计方法,从这个定义中看出,持续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的审计质量,降低审计过程中的风险,把审计投入到组织运行中的一个实施审计。

1)持续审计过程有循环性特点。该审计方法要求把审计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中。企业只要运营,审计工作就会随着这个过程循环下去。持续审计方法中,审计计划、控制和风险评估、审计报告都是连续的。一个期间的审计报告被发出时,下一个期间的审计计划就开始被制定,也就开始在该期间的审计评估。(2)信息及时性。持续审计时审计信息一定要时及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传统审计在既定时间内,对所发生事项做出审计,所以信息的实效性很弱,这种信息在企业决策时帮助效果较小。(3)审计程序自动化特点。持续审计在网络环境中运作,需要被审计和审计单位都使用网络,从网络中获取审计证据,制定审计计划和发布审计报告。简单说,持续审计的对象是复杂数据,所以它必须有对数据的分析工具。(4)控制风险审计。持续审计有控制风险的特点,重点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具有适时性与有效性。 二、金融服务企业中持续审计的应用措施

现在,经济金融不断向全球化发展,这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持续审计的诞生,在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风险有可传导性特点,对它做出有效防范是银行获得健康发展的必要工作,因为业务复杂性与多样性,金融企业中的创新速度在加快,还受到审计人员的数量与素质限制,银行没有使用持续审计对业务全过程做出审计。但是银行对各种风险的防控不断提高标准与要求,信息技术可以支撑持续审计的应用,所以需要创建有利条件来促进持续审计在银行中进行内部审计时的运用。

在审计思维与理念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一个是积极引进别的学科中有价值经验与思维模式,摒弃单一审计的思维模式,参考相关知识,用全方位知识结构建立先进和实用的审计管理系统,要处理到位审计中不同的问题和矛盾,选择科学方法来提升审计人员准确观察、发现、分析与对问题进行综合解决的能力善于选用发散、聚合、横向、逆向和系统等思维方法来处理内部审计中的各种问题。二是形成全程控制观念。从全员和全程开始,通过对审计过程控制,对不同风险做出分析、识别、计量评估与监控,有效改进与完善对风险的规避措施,加大对其控制能力,避免风险的发生;积极促进把项目审计作为主体对各项业务实施持续控制和过程控制的转变。由以往的单独审计转换成审计和服务并重,把时点审计转换成时点和过程审计置于同等地位,把以现场审计作为主体转换成现场审计和全程审计置于同等地位,把个案审计转换成全行系统性和全局性审计。

根据全面管理要求把持续审计做到位。一个是在持续审计中,要把全面范围、流程与人员参与做出系统和动态控制要求和持续审计及时与全面等要求密切联系起来,对审计所有业务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查准、查深和查透。二是严格根据规章制度办事持续审计中程序合法与行为规范的基础是不但要遵守审计有关法律与规章,还要结合国家及其监管部门、其他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三是有效加大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借鉴其他金融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办法与要求,增强所有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审计工作,降低随意性,做到审计规范,取证扎实,交换意见时要求客观全面和在审计处理过程中实事求是。

改变工作方式,创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且事后审计的监控持续审计模式,使其存在于业务经营的全过程。要改变现在银行中偏重事后审计和按照项目审计的问题,必须把审计中心从以往的事后审计转变成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方面来,通过持续审计创建关于事前预防与事中监督及事后审计融合起来的全程和持续审计内部模式。在工作中对于银行中重要的经营决策和其管理情况做出事前审计,还要监督和评价对于经营管理是否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和及时性,做好信息反馈并防止失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健全适合持续审计要求要求信息系统。持续审计的开展需要完整信息系统的支持,它应该含有信息的收集系统、分析系统和反馈系统等,且可靠的信息系统还应该达到有效性、安全性、完整性与可维护性等原则。要建立和完善持续审计的标准库,使其成为审计系统在审计分析过程中的参照物,对审计报告真实性有重要影响。 三、总结

持续审计是一种先进的审计技术,和科学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较快,信息传递时安全性和及时性获得提高,企业中的会计软件不断发生着变化和更新,企业进入了会计电算化时代,所以传统审计开始向计算机审计改变。计算机审计把审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了一起,给持续审计提供坚实的基础。接着是ERP时代,把企业完全放在信息化管理中,ERP的应用推动持续审计被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 刘萍.持续审计-信息时代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D.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2013.

2 于晓静.基于内部审计的持续审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济南 市:山东财经大学,2012.

3]冯桂玲.企业内部审计中的管理审计[J.河北煤炭,20131):73-74. 4 戚冰.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探讨[J.企业经贸, 20126):26-2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5391f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