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国学《三字经》(1)

2022-11-20 11:1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小班国学《三字经》(1)》,欢迎阅读!
三字经,小班,国学,幼儿

幼儿小班国学《三字经》1



《三字经》

授课基本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教学目的

1、小朋友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三字经。

2、知道《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懂得应该礼貌待人,不应该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孩子的道理。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1、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2、老师讲解

小朋友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很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3、老师讲故事《周处除三害》

从前,有个人叫周处,他个子高,力气大,常常欺负别人。人们背地里都把他和白额虎、大蛟合称为“三害”。后来,周处带着弓箭来到南山把白额虎杀了,然后又去杀大蛟。大蛟受伤逃跑了,周处就一直追。人们看到周处没有回来,以为他死了,都高兴得欢天喜地。周处回来后知道了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要重新做个好人。后来,他离开了家乡,拜师学艺,终于成为了一个正直的好官。

4、老师提问:(请小朋友打开课本参看课本中的插图) 图中谁是周处?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周处?为什么把周处和大蛟、白额虎称为“三害”? 周处是一出生就是个爱欺负人的坏孩子吗? 周处后来怎样啦?

平时你是不是也欺负别的小朋友?

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你,你心里会怎样?

5、老师小结:人出生时都是很善良的,所以我们要一直做个善良的小孩,不要学坏。我们身边有的人小时候都是好孩子,可是长大以后却做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错事。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人和经历的事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必须得注意,坏事不要做,也不要和坏孩子做朋友。即使做错了事,及时改正了还是


好孩子。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的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指导背诵。

4、扔糖果的游戏

小朋友面前平行摆放3个杯子,三种糖果各4颗。把同种类的糖果扔进同一个杯子里,每扔进一颗糖果,背诵一句三字经。糖果放完,三字经刚好背诵三遍。 例如:把4颗红色糖果扔进杯子时,扔一颗,说一句人之初,再扔一颗,再说一句性本善。以此类推。

5、拓展延伸:这样对吗?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973ce9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