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

2023-01-17 22:0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练习》,欢迎阅读!
文言文,练习,阅读



(一)周幽王失信身亡

周宅酆镐①,近戎②人,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③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④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酆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①戎寇尝至( ②褒姒大说喜之( ③因数击鼓( ④为天下笑(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诸侯之兵至而无寇 B. 褒姒大说喜之

C.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D.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2)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至而无寇。

4.周幽王为什么会死于骊山之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二)桑怿①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⑦,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yì):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1)缚( 2)走( 3)善( 3.翻译句子

1)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

2)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4. 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






(三)初至西湖记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①,望保叔(chù)塔突兀层崖中②,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③,茶毕,即棹(zhào)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纔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ē)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④。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⑤,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kuì)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注释) ①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②保叔塔:应作“保俶塔”,在西湖边的山上。③昭庆:和下文的净寺都是西湖的寺庙名。④娥:美女的黛眉。⑤东阿王:即三国魏国的曹植,曾封东阿王。民间传说曹植年幼时,曾受到哥哥曹丕的皇后甄氏的照料,因此彼此很有感情,后来甄氏早逝,曹植得到了甄氏的一个枕头作为纪念,当天晚上,曹植在洛水的船上在梦中与甄氏重逢,醒后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纪念,这就是著名的《感甄赋》,后改名为《洛神赋》而甄氏也因此被尊为洛神。⑥子公:方文僎,字子公,徽州人,袁宏道的朋友,与其共同游杭州。⑦小修:袁中道,字小修,前一年曾游西湖。⑧石篑兄弟,即陶周望兄弟。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午刻/入昭庆 B. 已不觉/目酣神醉 C. /游西湖始此

D. 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

2.解释词语。

1)举( 2)得( 3)觅(

3.翻译句子。

1)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4.请从修持手法的角度赏析“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这句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c096f3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