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色二乔与孙权周瑜的故事,男人为女人而战,女人依附男人而活。

2022-08-06 15:0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绝色二乔与孙权周瑜的故事,男人为女人而战,女人依附男人而活。》,欢迎阅读!
孙权,周瑜,女人,依附,绝色

绝色二乔与孙权周瑜的故事,男人为女人而战,女人依附男人而活。

绝色二乔与孙权周瑜的故事,男人为女人而战,女人依附男人而活。

寄语:东汉末东吴世家乔玄家业丰厚与孙坚家是世交,往来频繁,早有结亲。据说乔玄家两个女儿,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是古代少有的美人。不仅长得好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谓绝代佳丽。后来大女儿嫁给孙策,小女儿嫁给了周瑜。绝色二乔与孙权周瑜的故事,男人为女人而战,女人依附男人而活。欢送阅读。

话说公元199年的某一天,小帅哥周瑜找借口离开了袁术,与割据江东、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搭伙。孙策与周瑜同龄,早年就相识,又都属于青年才俊,所以他们的合作颇有点英雄相惜的感觉。孙策对这位铁哥们十分不薄,无论是在使用上还是待遇上,对周瑜都是高看一眼。因此,当哥俩合力攻下皖城(今安徽潜山县),意外得到两个国色天香的漂亮妞后,两人也自然是二一添作五。孙策比周瑜大一个月,所以娶了姐姐大乔,周瑜那么娶了妹妹小乔。 英雄必有美人相伴,这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固定套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东坡也宁愿相信这样的套路,毕竟周瑜是难得一见的英雄,当然,孙策也是英雄。美人配英雄,天经地义,鼻涕往嘴里流,实在叫人找不出任何瑕疵,也说不出丝毫反对的言语。

则,三国历史上这一对最驰名的姐妹花,到底是高兴新娘还是孙、周二人的战利品?一般来说,既然周瑜、孙策都是一时之青年才俊,有权有势,有才有貌,所谓门当户对〞,两位乔小姐嫁给他们似乎并不委屈,又或者还高攀了呢。但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和后来的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释时,用耐人寻味的笔触、近乎调侃的语气,向后人泄露出天机〞:二乔很无奈。

二乔姐妹俩与貂蝉不同,现存的史书能够证明,她俩的确来过这个世界。《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笔者注)。〞后来的裴松之注和《资治通鉴》都有关于二乔的记载,虽然是只言片语,总比貂蝉好多了。貂蝉只是见于文学作品和野史,正史里绝无文字记载。然而,二乔的命运却远不如貂蝉好。貂蝉曾经辉煌过,曾经幸福过,曾经奢靡过,乔家姐妹几曾有过?从她们身上,人们不得不成认,艺术高于生活,生活现实毕竟比艺术营造的境界残酷得多,大、小乔肯定做不了高兴新娘〞。 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陈寿和裴松之透露给我们的个中玄机。 第一,陈寿在写时得桥公两女〞这句话时,为何不用娶〞字,却用了得〞字?赵炎以为,这个得〞字用得很贼〞,足见陈寿乃玩弄文字的高手。我们知道,强行霸占的也可叫得〞,自愿送上门的也叫得〞,就不知道孙策、周瑜当时到底是哪一种得〞法。根据史书记载的情形看,乔家肯定对这两位才俊不太称心,否那么乔公也不必等到城破之后,才让孙策、周得〞到自己的两个女儿。可是,城池都丢了,满眼里都是孙、周的军队,乔家虽是当地大户,又怎能不容许人家的要求〞?这时作为战利品的大乔、小乔,也只能由两个要好男人用另一种形式分赃去了。至于两位乔小姐是否打心眼里同意,咱就不知道了,在那个乱世里,女人的命运由不得自己主宰,无论她们同意与否,结果都一样,战利品的标签,是永远贴在她们身上了。洞房花烛之夜,与陌生的男人宽衣而睡,清泪湿透了枕头,又有谁知道? 第二,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释时,引用了当时还能见到的另一部史书《江表传》的记录:策沉着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流离是容光焕发的意思--笔者注),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这段补白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很可能是大、小乔的父亲并不称心这两桩婚事,孙策才跟周瑜解嘲说:乔公两个女儿虽然魅力四射,但我们给他做女婿,也该他快乐啦!〞言外之意是,这个老家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用现在的观点来说,老头子不同意,不一定女儿就不同意,但是,毕竟男女双方从未见过面,并无丝毫感情根底,难保两位乔小姐会乐意做高兴新娘。


第三,文人演绎,也有所指。一年多之后,孙策便遭刺客暗算,重伤不治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青春年少的大乔就此守了寡。小乔的命还不错,与周瑜过了十二年的小日子,当年的不乐意被时间冲淡了,据说两人后来感情很融洽。也正是因为如此,历代文人被这两个小寡妇撩拨得热血贲张,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在赤壁大战中,如果周瑜不是有东风相助,趁风势火烧曹操战船取得胜利,那大、小乔早就成为曹军的战利品,关到曹操建的铜雀台里去了。这是诗人咏史时的想象和生发,本身并不是历史。到了明代罗贯中那里,杜牧的诗又成了历史的依据〞,大大被演义〞了一把,再一次诠释了乔家姐妹的战利品〞宿命。

看罗贯中是如何编造二乔瞎话〞的。208年,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进军东吴,统一江东。刘备想借机与东吴联合抗曹,但孙权(此时孙策已死)的大臣们却意见不一。于是,诸葛亮便来到东吴,做孙、刘统战〞的思想工作。当时东吴政权内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大将周瑜,因此诸葛亮的工作重点就放在了他身上。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一章中,诸葛亮这样对周瑜说,曹操曾经发誓: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这是诸葛亮红口白牙说瞎话(自然是老罗编的),曹操统一中国是想成就自己的帝业不错,但如果说是为了两个女人,就太荒唐了。罗贯中为了说明自己言之有据,还让诸葛亮随口朗诵了曹植写的《铜雀台赋》,其中有这么两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中确实收录了曹植的《铜雀台赋》,但其中基本没有这两句。更重要的是,曹操建铜雀台是在210年,曹植写赋也当在此之后。而诸葛亮联吴是在208年,这时,铜雀台基本连影儿都还没有,曹操得了二乔也不能往那里装。诸葛亮除非真的有先知先觉的天赋,不然怎么会提前两年就知道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内容?

罗贯中杜撰这段情节的用意,大略也有两层意思。一是突出诸葛亮的睿智,诸葛亮本来是说服东吴一起抗曹的,但他玩了一个倒高潮〞,先用激将法刺激周瑜,说这曹军反正咱也打不过,他们打你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大乔、小乔两个女人,你只要把她们献出去就安全无事啦,反正她们也是你们原先的战利品。这招很损,诸葛亮明白以周瑜的英雄气概,是断受不得这等侮辱的,为自保而献妻,这哪里还是英雄?周瑜果然中计。二是强化两位乔小姐的战利品身份,凸显三国时期女人整体的悲惨命运:男人为女人而战,女人依附男人而活。

绝色二乔与孙权周瑜的故事,男人为女人而战,女人依附男人而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7ed4cc235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