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沂蒙红嫂故事——永远的新娘

2022-07-29 02:08: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色故事】沂蒙红嫂故事——永远的新娘》,欢迎阅读!
沂蒙,红嫂,故事,新娘,红色

【红领巾讲红色故事】沂蒙红嫂故事——永远的新娘

李凤兰,蒙阴县蒙阴镇李家保德村人。16岁参加妇女识字班,被推选为指导员。

19454月,经媒人介绍,与蒙阴城东关村的王玉德订了婚,并约定于次年1019日完婚。但在距婚期不到两个月的时候,王玉德参了军。在未婚夫参军不在家的情况下,母亲建议李凤兰推迟婚期。但她想到,王玉德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又常年有病,为了支持王玉德,帮助照顾家,于是决定嫁过去。她说服父母,按照当地风俗,由嫂子怀抱大公鸡陪她拜堂成亲。嫁入婆家后,为了让丈夫安心作战,她一人照顾婆婆,四处求医,为婆婆煎汤熬药,操持家务,耕种田地,并积极拥军支前,成为村里妇女的榜样。

1947125日,丈夫部队恰巧路过村子,不巧李凤兰回了娘家,婆婆马上派人去叫,她为了看看从未见面的丈夫,一口气跑了十几里山路回到家。没想到,等她回家后,丈夫和部队已经走远了,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惆怅。

李凤兰为支持革命曾把自家300斤粮食加工成面食献给前线,不停地做军鞋。为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总在鞋里绣个“心”字,希望有一天丈夫可以穿上自己亲手做的军鞋。

19478月的一天,李凤兰收到丈夫的信,她捧着信,一遍遍看,牢牢记住了丈夫的新地址:三营八连三排九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凤兰苦苦等待着丈夫归来。直到1958年的一天,蒙阴县民政局送来了政府发下的烈士证书。原来王玉德参


军后,早在莱芜战役中就牺牲了。由于当时部队南征北战,又加上通讯不方便,未能及时通知当地政府。李凤兰听到丈夫牺牲的噩耗后,痛苦地昏睡了三天三夜。只有30岁的她今后可怎么办?许多人劝她改嫁,但她放不下婆婆,毅然决定不改嫁,一直陪在婆婆身边,伺侯婆婆,为其养老送终,被人们称为“永远的新娘”。后来,由政府出面,李凤兰抱养了一子一女。

新中国成立后,李凤兰积极参加国家建设,从农民变成劳模、妇女主任,成为县人大代表。电影《沂蒙六姐妹》中,月芬就是以李凤兰为原型创作的。1959年,中共蒙阴县委和蒙阴县人民政府联合授予李风兰“模范烈属”光荣称号。

19923月,李凤兰被山东省妇联、省民政厅和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命名为“山东红嫂”,并被授予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84f47e5d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