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2-07-05 02:52: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欢迎阅读!
绘画,小学生,培养,表现,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韩蕊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9年第06

【摘要】美术绘画是小学生表达情感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在表现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从分析小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差异性入手,对影响小学生绘画表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绘画表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绘画表现能力 策略 一、小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呈明显的差异性

1.胡涂乱画的涂鸦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刚刚脱离牙牙学语期,或者已经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学习生活中,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时常会拿着画笔在地上、墙壁或者纸上胡乱涂画一些简单的、不规则的线条。这些线条虽然谈不上主题和构图表现,更谈不上色彩的运用,但也代表了小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探索。

2.初具意识的象征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进入幼儿园中班,他们已经能够组合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形,能够识别红、黄、蓝等主要色彩。该阶段的小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创造属于自己的视觉形象来表现自己,其绘画的形象多是抽象的象征符号,大小、位置、空间无法可循。稍大些的小学生有的能够很好地控制颜色的运用,并表现一定的主题。

3.可完整表现的图式期阶段。在图式期,进入大班的孩子已经成长到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绘画来表现周遭现实生活的阶段,其绘画作品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的突出特征,对线条和几何图形的运用更加流畅。小学生在创作人物形象时,人物作品的性别、高矮胖瘦、四肢五官、衣物色彩、背景装饰等细节特征,都能准确的表现出来,画面中事物间的位置关系和层次感也更接近客观,作品的主题表达更为完整、构图也更有章法。 二、影响小学生绘画表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1.绘画主题。小学生在进行绘画时,多会根据自己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来表现绘画主题。对绘画主题的熟悉程度不同,绘画的表现也不同。例如,让两个同是6岁的男孩来表现绘画主题在游乐园玩,其中一个男孩只对滑梯滑下海洋球池感兴趣,其绘画的作品中画面只有一个长长的滑梯,下面是個很大的海洋球池;而另一个小男孩因为兴趣更多,很可能将蹦床、秋千、滑梯、小朋友等都画进画面。生活是小学生创作的源泉,对同一生活主题有不同的熟悉侧重点,他们绘画的表现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2.绘画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句话来描述小学生绘画虽过于郑重,但也说明绘画工具材料的运用对小学生绘画成效与美感表现的重要性。不同的画会用到不同的工具,需用特殊纸张、特制笔和颜料的中国画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比较困难,而油画棒则比较容易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ab8fd8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