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2023-03-08 23:2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欢迎阅读!
看待,眼光,事物,数学,生活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十堰市文锦学校崔殿兰 关键词:生活数学思维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只是出发,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册《时分秒》这以内容时,先出示钟面并提问: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有谁知道?学生平时经常接触到时间:学校几时上课、几时放学;家长要求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等等,许多学生已经会认钟面上的时刻。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兴趣很高,争先恐后的发言。

教师借此抛出另外一个问题你会认钟面上的时刻,那你能在按老师的要求在钟面上拨出时间吗?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老师让会拨的学生演示怎么拨的,并说明原因。从而让所有学生学会钟面上有几大格,几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分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分钟等内容。这些知识都是学生之间用已有的知识互相交流学会的。整个过程教师只是稍微的引导、点拨,而演示的学生才能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得到了培养,知识得到巩固;其他学生学的轻松记得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将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学生实际相连,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背景材料中发现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还是《时分秒》这一课,在教学时刻的写法时,我课前安排学生看看家里电话、电视、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是什么样子的,记录3个在课堂上交流。现在是信息时代,这些用品和学生紧密相连,学生特别感兴趣。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时间的写法。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我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个自己喜欢的玩

1 / 3






具,四人一小组不同方位、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玩具是学生身边的事物,经常触摸的。

故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人人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回答问题很积极,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吸取数学养分,真切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二、使学生学会以数学的眼光、思维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学生要学好数学有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会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如何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呢?

首先,要将数学带到学生身边,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统计》时,将教材进行了重组。例题中让学生统计小英家养了多少只鸡,多少只鸭,多少只鹅。我班的学生生活在城镇上,这些素材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学起来没兴趣。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喜欢玩游戏,我就抛开教材例题内容,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调查、统计喜欢跑步有几人,喜欢跳绳的有几人,喜欢玩画片的有几人,喜欢跳皮筋的有几人。计完后再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样将数学学习的素材带到学生身边,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来统计、分析这些素材。

其次,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用数学的眼光思考、分析问题的思想。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可能性》这一课时,上完新课,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具体情景准确理解并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几个词。而这几个词在数学中的含义又比较特别:一定表示事情必须会发生;可能表示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则表示事情绝对不会发生。二年级的学生对于这样一个概率含义在生活中的理解是有所欠缺的。当让学生用这几个词以数学的思维去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时,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有的造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句话但从语法上讲并无错误,若从数学的思维来分析的话,这个一定就不能放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所表示的是一种意向,一种态度和决心。但,并不表明好好学习这个行为一定会发生。对于这样的数学思维,学生可能想不到,作为教师就应该慢慢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在教学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8877e233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