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余南安罗汉舞的艺术价值与传承保护

2023-03-13 14:2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大余南安罗汉舞的艺术价值与传承保护》,欢迎阅读!
大余,南安,罗汉,传承,价值

试论大余南安罗汉舞的艺术价值与传承保护

摘要】:当下,我国已进入十三五时期,这是一个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实中国梦,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民间文化艺术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大余南安镇罗汉舞这一民间文化艺术艺术价值与传承保护进行研究就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大余南安罗汉舞从艺术价值及传承与保护2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余;罗汉舞;艺术价值;传承保护

罗汉舞是江西省大余县南安镇独有的一种民间舞种,又称罗汉送喜,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罗汉舞原是大余县南安镇客家人一种祈神求子的民俗活动,经历三百多年的流传与发展,如今,罗汉舞不仅成为大余县南安镇农村春节、元宵期间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活动,而且是无数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最优秀的节目形式之一。 一、罗汉舞的艺术价值

大余南安罗汉舞贮藏着大量古老的信息密码,对研究我国古代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社会风尚、民俗风情、宗教衍变都有一定的价值。随着罗汉舞被批准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一)客家文化研究价值

客家民俗文化活动源于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 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形式, 它深深地扎根于客家的文化土壤中, 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研究客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活化石,南安罗汉舞是最具特色的客家民俗传统活动之一。因此,罗汉舞具有客家文化研究价值。 (二)民俗文化传承价值

罗汉舞是客家人于300多年前兴起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 一直以来都是靠民间老艺人身传口授的方式, 在实践表演中让下一代艺人学习掌握这项祖辈传下的技艺,使表演艺术一代一代往下传。南安罗汉舞是由舞蹈与民间打击乐配合的群体性民俗舞蹈, 对于道具、伴奏音乐和表演技艺要求都很高, 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 目前能够懂得罗汉舞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 急需通过表演活动发现、培养新一代民间艺人, 把道具、伴奏音乐和表演技艺传承下来。因此,罗汉舞具有民俗文化传承价值。 (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价值

罗汉舞表演活动具有一定的民间休闲娱乐功能。在大余南安镇,正月初一至十五为罗汉舞的表演期,每逢表演活动时, 方圆几十里的人们, 就会相互转告并携老扶幼, 纷纷来到表演的地点, 饶有兴趣地观看, 其目的就是为了娱乐和休闲。罗汉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人们在参与和观赏活动中实现自我娱乐的心理满足,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因此,罗汉舞具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价值。

二、罗汉舞的传承与保护

罗汉舞是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独有的一种民间舞种,由于该舞种形式多变,对于道具要求高等因素影响,这一来自民间的舞蹈在时代变迁中几度濒临失传。虽然,近年来,大余县文化部门通过有效手段科学挖掘,使罗汉舞重现光彩,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对罗汉舞的传承与保护仍不容忽视。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对罗汉舞进行传承和保护。


(一)保障经费投入

罗汉舞的传承与保护,需要经费复排罗汉舞、需要经费培养传承人、需要对从事罗汉舞的老艺人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要弘扬罗汉舞就必须保证经费投入,县财政部门应给予经费的保证,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另一方面,应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确保罗汉舞传承、保护工作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借助新闻媒介力量,提高罗汉舞的知名度

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对罗汉舞的宣传力度,以提高罗汉舞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让罗汉舞焕发生机与活力。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对罗汉舞从事者进行专访宣传,特别是电视媒体,要多让这些本身是农民的民间艺人上上镜、亮亮相,这样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积极性,甚至会让他们周围的群众也引以为豪,从而创造一个重视罗汉舞、尊重罗汉舞艺人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奖励机制

在政策上给予罗汉舞从事者以实质性的支持,如设立县级罗汉舞文艺奖励项目,出台奖励政策,对参加县级以上文艺演出获奖的集体和个人给以令人心动的奖励;同时,对经常参与集体性的罗汉舞表演或义务为发展罗汉舞而培训、传技于新人的给予实质性的补助,具体可由各乡镇街道根据行政村上报名单;县政府还可专门设立罗汉舞发展基金,对积极发展罗汉舞的乡镇街道和有关行政村进行补贴,以提高其积极性。

(四)着力发掘罗汉舞传承者

罗汉舞的传承与传承者是不可分离的,罗汉舞要传承下去,必须依靠罗汉舞传承者来进行。目前优秀的罗汉舞传承者已经显得人数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文化部门应当担起发掘和培养罗汉舞艺术传承者的重任,着力发掘和培养罗汉舞传承人,以避免因后继乏人而造成罗汉舞消失的厄运。人才,是一个关键问题,人才问题不解决,罗汉舞的保护与传承只能是一句空话。 (五)让罗汉舞进校园,扩大活动阵地

为更好地抢救罗汉舞,可采取让罗汉舞进校园来扩大活动阵地。20076月,该县曾由文化馆牵头,以吕世龙与周水生2位罗汉舞老师为指导,依托梅关中学组成南安罗汉舞表演队,成功大规模复排南安罗汉舞。复排后的南安罗汉舞在该县第二届农民艺术节上大放异彩,成为此次表演最成功的节目。由此可见,让罗汉舞进校园,不失为传承与保护的一个好途径。 (六)创造机会,让罗汉舞多上舞台表演

为使罗汉舞更好地传承下去,文化部门可创造机会让罗汉舞多上舞台表演。比如定期组织罗汉舞到广场、学校及各乡镇表演。200712月,大余县曾选派作为南安镇标志性民俗文艺表演项目的罗汉舞参与赣州民间民俗演出比赛,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七)将罗汉舞的基本信息存档

要将罗汉舞传承和保护好,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罗汉舞进行资料整理、记录及文档保存。对罗汉舞有关资料进行全方位的记载,对艺人、剧本、服装、道具及的表演采取录像等方式予以记录,把它们保留在档案室、保存到博物馆,留在人们永运的记忆里。 三、结束语

罗汉舞是江西省大余县南安客家人优秀的民间舞蹈,现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传承和保护罗汉舞对弘扬民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客家文化内涵,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地文化部门应履行职责和


权利,推动罗汉舞的发扬光大,同时加强理论研究,为罗汉舞的传承和保护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034197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