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

2023-01-29 13:3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欢迎阅读!
承天,夜游

拓展阅读一

黠鼠赋 ◎苏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出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耶,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而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注释】①拊: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④见:被。⑤发:打开。 【我读我思】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覆而出之,堕地而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2.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拓展阅读二

阅读下文,说说苏轼为何对海棠花情有独钟。

苏轼与海棠花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寒食帖》,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疾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苏轼谪居黄州的日子是凄苦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可即使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他还惦记着海棠花,足见东坡先生对海棠花的热爱。

苏轼的这种热爱,是和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的。借花喻人,苏轼对海棠花倾注了极大的感情,为此他反复写诗著文,寄寓情怀。有一首诗,题目叫《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的题目一般都是几个字,哪有这么长的?可照苏轼看来,不写这么长的题目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这首诗一开头就写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哎呀,这哪里是写海棠,分明就是写他自己呀! 因为“乌台诗案”,大文学家挨了板子。但这并没有使他服气,更没有打得他灵魂出窍,从此噤若寒蝉。被贬黄州的第四年,苏轼写出了咏海棠的绝唱:“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朗朗上口,诗情如趵突泉一样喷涌而出!

苏轼是大文学家,又能书善画,每次歌舞宴会,则“醉墨淋漓,不惜与人”有个叫李琪的女子,一直没好意思向苏轼索要墨宝,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苏轼即将离开黄州了,才抓紧机会在一个送行宴会上,向苏大人提出了心中久藏的愿望,而且是在苏轼酒酣时提出来的。苏轼乘兴命其磨墨,挥毫于李琪小姐领巾之上题诗文两句:“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写了这两句之后,“即掷笔袖手,与客笑谈”,像是把底下的两句忘了,又像是完成了任务似的。宴会临散了,李琪小姐实在忍不住了,跪拜在地,求苏


大人再给续上两句。苏轼大笑:“哎呀,差点忘了。”随即提笔又续写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此句一出,大家立刻觉出不凡来了——先平后奇,起得低但落得高,真乃好诗呀!于是,“一座击节,尽醉而散”

拓展阅读三

月夜游宝石山记



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踞,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

而变。

【注释】①踞(jù):蹲,坐。②倏(shū)焉:极快地。 【我读我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俯瞰全湖 2)类屏障然 3)欲趋而先 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是在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黠鼠赋》

1.(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跑了,即使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2.人都是有弱点的,极易被各种各样的假象蒙蔽。或:专一则事成,疏忽则事败。

【参考译文】苏轼夜晚正坐着,(听到)有一只鼠正在咬东西。他拍床制止老鼠咬东西,声音已经停止了,(过了一会儿)又发出老鼠咬物的声音。他让童子用烛火照床下,发现有一个空袋子。老鼠咬物的声音从袋子里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在袋子里出不来了。”童子打开袋子看里面,寂静得好像什么都没有,童子拿起蜡烛寻找,袋子里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它刚才还在咬东西,现在却立刻死了?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鼠的鬼魂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跑了,即使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轼与海棠花》

1)在苏轼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

2)海棠花生长的环境和“嫣然一笑竹篱间”的神态,契合了诗人被贬的身世遭遇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月夜游宝石山记》

1.1)从高处往下看,俯视(2)……的样子(3)想 2.宝石山山顶

3.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喜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

登上宝石山,俯视整个西湖,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而对面的吴山正在前面蹲坐着,与屏风的样子类似。其他的如凤凰山、南屏山,万松岭、慈云岭,又都回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57720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