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2022-04-19 22:37: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欢迎阅读!
承天,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词句,学会翻译。

2. 通过反复诵读,探究“闲人”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还记得初一时我们学了一首词《浣溪沙》,大家还记得内容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大家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好,苏轼,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请大家按照活动一的要求,把课文读一读。 活动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步骤: 各人自读,圈画出读不准的字词→各组将读不准的字词抄到黑板上→组内对照

黑板解决疑难字词→组内自选方式读准课文→全班展示

生:自读活动单,然后都拿着笔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疑难字词。 师:在各小组巡视。

生:学生都从座位上站起来,拢在一起,交流各自出现的疑难字词。组长分工,有的查

字典,有的去问别的组的其他同学,有了正确答案后,由一人执笔抄写在小黑板上,同时,其他同学开始讨论句子内部的停顿,组长领读,学习字词。 (教室里大声学习字词的声音此起彼伏)

生:各组自选方式读课文。有的开火车;有的男女生串读;有的齐读。 (一会儿,教室里每一组都举起了手)

师:好,我们每一组都学得很热烈,下面哪一组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都在嚷:我们来。 师:好,就请第三组。

1:我们这组采用齐读的方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12

(第三组学生齐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有的同学还用笔在书上做着记号) 2我觉得他们配合的很好,只是有一个字读错了,“交横heng”是第二声不是第四声。 3:他们这一组读得虽然很整齐,但是声音不够洪亮,我相信我们这一组读得比他们

还要好,不过,我想请第五组的章帧和第八组的谢杨和我们一起读,这样会有一种立体感的。我起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12

师:好,刚才我们各组的合作都很融洽,将文章读准了也读出了节奏。可我们学习文言文只会读还不行,我们还得理解课文的意思,请大家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疏通课文,理解文意

步骤:各人独立翻译全文,画出疑难字词→组内或组间交流解难→组内自选方式翻译课

文,画出重点字词,整理于黑板上→组间交流补充→对照黑板,组内解说,其他同学做好笔记→全班展示

生:自读活动单,然后每人就边读边翻译边在书上标出疑难字词。 (教室里一片读书声和翻译课文的声音)

生:各组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围在一起交流讨论疑难字词,有的查字典,有的问临近小组的同学。

师:参与各小组内一起讨论。

生:各组自选方式翻译课文。有的小组一人站起来翻译,其他同学纠正;有的小组每人翻译一句;有的小组同桌之间互译。

生:各组讨论文章的重点字词,交给其中一名同学整理到黑板上,其余同学到别的小


组交流学习。还都带着书和笔,有的就在书上记,有的还回来把自己黑板上的错的改过来了。

生:各组对照黑板,采用不同的方式解说课文。有的一人读一人翻译一人归纳重点词语;有的依次读一句,依次翻译一句;有的只选择重点的句子和重点词语。

(各小组都纷纷举手,要求展示)

师:看来大家学得都很快,就请第四组先来说说。

1:我们由三个人配合,周星宇读课文,吴丽萍翻译课文,由我来解说重点字词。 2:读课文

3:逐句翻译课文

1我们这一组归纳了以下字词:“乐”这儿解释为“游乐”《小石潭记》中的“心乐之”(以……为乐)不一样;“遂”这儿解释为“于是”,它和《郑人买履》中“遂不得履”(最终)不一样;“相与步于中庭”是一个状语后置句,原句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4:我们这一组想对他们归纳的重点词补充一下。“欣然”是“……的样子”的意思,成语“庞然大物”中的“然”也是这个意思;“如积水空明”中的“如”是“像”的意思,“如鸣佩环”中的“如”也是这意思。

5:还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字,不能解释成“但是”,应该是“只是”的意思,陶渊明的诗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中的“但”就解释这意思。

6:还有“月色入户”中的“户”字,解释为“门”的意思,我们查字典的,古人说的“户”就是门。

7:老师我们这组也想来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可以吗? 师:(微笑)点头。

7:我们这组是展示这篇文章的重点的句子和重点的词语。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意思是:月光洒满院落,就如同积水从上而下,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相错杂,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的意思是: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少了像我们这样的两个闲人罢了。

10:我们归纳的词语,有大部分刚才已经被他们讲到了,我只是再补充一个:“盖”字的意思是“原来”,我们在《幼时记趣》中学过“盖一癞蛤蟆也”,就是“原来”的意思。 师:很好,大家对课文的意思理解得很全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自称“闲人”,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个“闲”呢?请大家完成活动三(1

活动三:分析“闲”意,揣摩心境

1.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其“闲”的语句吗?

步骤:各人独立找句子,分析→组内讨论,说原因→各组自选方式向全班展示 生:学生展开活动,找了句子,在组内说原因

1:我找的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一句,我认为:作为一个朝廷官员,如果白天忙于公务的话,晚上可能也要忙的很晚,或者很疲劳躺在床上就想休息了,怎么会“欣然起行”呢?说明他很闲。 2:我找的是:“遂至承天寺”晚上还可以出门欣赏月色,说明他白天确实很闲。 3我找的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如果没有闲情的话,怎能欣赏到如此美好的月色呢!

师: 是啊,文中多处都能看出苏轼的“闲”,可苏轼真的很闲吗?作为一代文豪的他,才华横溢,20岁就中了进士,将宋代诗词推到了顶峰;26岁开始为官,他体恤民情,以天下为己任,总是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深得民心。可就是这样的一位有抱负有能力的文人,因为自己的正值、坦率,敢怒敢言,一再遭到排挤,一贬再贬。但在不幸的际遇面前,却始终保持着旷达豪迈的个性。写作本文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四年了,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他,有才能,不能施展;有壮志,不能实现;有热血,却不能沸腾。满怀着壮志豪情的他,真的就有如此的闲情逸致在寺庙中赏月看风景吗?在这 “闲”字的背后又包含着怎样复杂的心境呢?让我们完成活动三(2

2.如果你就是苏轼,面对有相同境遇的张怀民,天性豁达的苏轼会说些什么呢? 步骤:独立思考1分钟→小组讨论→全班展示 生:一边思考一边在纸上写些什么,接着就站起来讨论。 师:参与其中的一组讨论

(有两组同学举手,教师示意不再讨论) 师:好,第一个举手的那一组说说

1:他会感叹: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他会不平:男儿志在四方,怎能屈身于此。

2:你我都是被贬之人,来这黄州也是缘,姑且把那些伤心事放在一边,何不欣赏这美好景色呢?你看,庭下满院的月光多美啊!

师:苏轼被贬,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这如水的月色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随机板书:豁达,乐观)最后让我们带着这种坦荡、旷达的心境去迎接我们未来的生活,下课!



教学反思:一堂课,学生学到了很多,我也学到了很多。把要学的知识和需要培养的各种能力以学生活动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兴趣与快乐中培养能力。我感受到了一堂活的,动的语文课,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而不再是以往的呆呆地在那儿记着笔记了,他们自主地要学,要展示,给我看到了学生们张扬的个性,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正是需要如此的情景吗?

但是,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的自由阅读,也不是让学生无中心、无目的地争论不休,更不是让学生在课堂里胡思乱想。而是把被不合理浪费掉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另外,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思考、辩论时,一定要有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作为教者,也是读者。作为读者,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感悟,一起探讨,发表己见;作为教者,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估计学生在阅读、思考、辩论时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好“导”的准备,时时指导、点拨学生。所以,在活动单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不能放松,反而要更加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和文化素养,摈弃旧观念,采用新教法,时学时新,不断地充实自己,既应满足自身的需要,更应满足学生的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d25e1c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