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2022-04-19 22:3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欢迎阅读!
承天,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1、导入课题

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大家知道这是谁吗?他就是苏轼,大屏幕显示苏轼的有关情况。 2.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

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0余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耐心寻味。 3.有关背景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屡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愿为国家效


力,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得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二、初读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 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音,句子停顿。

2、请学生范读、齐读,老师点评。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句。

三、品读课文,探究感情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1 试想苏轼为何要夜游承天寺?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

2、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本文写月而不见月,以“积水”喻“月色”,用水的“空明”展现月的“皎洁”;仅此还不够,又以“藻荇”衬托水的真切,烘托月光。静动结合,如此层层设喻,别出心裁,将这清美的月光写到了极致

3、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的感慨,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 4 闲人究竟是什么人?

〖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

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的自慰罢了。 四、拓展积累

用一句话说出学习本文后的收获,格式如下:

读了《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bc8775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