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1

2022-05-05 07:5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1》,欢迎阅读!
异同,端午节,中日



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摘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的端午节是由中国传入的,但是传入日本之后,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并成立中国驱毒避邪,报生护命的文化内涵,同时抛却了龙舟竞渡,追思先哲的文化意义,即你问演变成为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儿童节”。本文就端午节在中日两国的演变及特色,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关键词:中日两国 端午节 异同

在中国,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中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龙舟,庆祝端午节。但是端午节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除沿袭插菖莆之类与中国端午节相关的习俗以外,又赋予端午节以新的内容,即在自家门前竖起高高的“鲤鱼旗”1,为男孩消灾去邪。战后,日本政府又把这一天定为全国性的节日,称 “儿童节”。

一. 端午节的由来

1. 中国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但是,被普遍认可的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节》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

在民俗文化领域,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紧密连系在一起。 2.日本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起源要追溯的中国古代,也称端午节并从很在开始就举行各种

各样的庆祝活动。从历史上看,段区级大约是在推古天皇时期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从那时起到平安时期,庆祝活动就是采草药,挂菖蒲;进入镰仓时期以后,重视“尚武”的武家继承了菖蒲的成分,但开始在这一天摆设头盔、






长刀等武士用具,同时还在门前插旗帜。后来,头盔变成了“头盔偶人”,旗帜则从江户时期安永年间开始演变成了鲤鱼旗。据说,鲤鱼可以从龙门的瀑布登天变成龙,所以包含了希望男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的愿望。总之,这是一种符合以男性为中心的武士社会的变化。因此,在日本,55日于1948根据国民节日的相关法律被确定为“儿童节”的。 二.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1.中日两国端午节相同之处

虽然端午节在中日两国的意义已经不相同了,但是在许多地方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中国这一天有插艾蒿辟邪的风俗,日本也有插菖蒲辟邪之说。另外,中国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日本就有挂鲤鱼旗的风俗。由于历史的渊源,日本文化受中国的影响很大,但是从中国传来的文化,经过时间的积累,逐渐成为日本独特文化的一部分。 2.中日两国端午节不同之处

端午节是由中国传入日本,但是由于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就决定了日本人在仿行过程中必然要按照本国的文化特征对外来习俗进行改造和创新。端午节也一样,在现在的中国和日本,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第一,时间不一样。在中国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而日本是阳历五月五号。 第二,习俗不一样(日本插鲤鱼旗)在中国端午节主要是纪念屈原,吃粽,系香包,划龙舟,插菖蒲及艾草当门饰并拿来洗泡,饮雄黄酒,立鸡蛋,并有白蛇传(许仙和白素贞)等民话传说,使得端午避邪色彩很重。但是在日本,主要成了儿童节,吃粽子及柏饼,插鲤鱼旗,所以在日本「端午の节句」又名「菖蒲の节句」。 三.结语

中日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在生活习惯和节日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端午节来探析中日“端午节”传入日本之后,在日本又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与中国的端午节虽有相似之处,但是还存在很大差异。

在中国,端午节以“保生护命”为目的,但是经过自古代起日本社会的长期改造,最后变成了一个以实战练兵,炫耀武力为目的的“尚武之节”。从中可以看出:节日习俗等外来文化始终是在以日本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前提下被改造和吸






收的。端午节在传入日本后,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在秉承了驱毒避邪,保生护命的文化内涵的同时,进而演变成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儿童节”

因此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文化本质上形同而神异,似同而实非。那么以探求两者差异为目的的中日文化研究,便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特色的一个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6dcc15f18583d04964595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