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中理解》学习心得

2023-03-30 21:5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潜移默化中理解》学习心得》,欢迎阅读!
潜移默化,理解,心得,学习

《潜移默化中理解》学习心得



寒假中,我们有机会学习了徐斌老师的公益直播课程,徐老师的教育理念是无痕教育理念,无痕教育就是隐藏教育目的,不是直接地教育也不是灌输和强迫地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获得教育教育应该顺其自然,应该不留痕迹。他觉得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无痕教育不是灌输、不是生拉硬扯,而是水到渠成,循序渐进。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就是有痕教育我更多地是直接告知孩子数学概念和方法,没有思考孩子是否愿意接受,学生被动地学习往往是理解不深入、不透彻,这样没有思维含量的教学真的需要改变。

刚开始听,觉得理论性的内容有点深奥,不是很清晰,后来徐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用课例解读的形式来解读了在数学教学中的无痕教育理念无痕教育的四种基本策略:一、不知不觉中开始 二、潜移默化中理解;;三、循序渐进中掌握;;四、春风化雨中提升。这次讲解的是第二个实施策略在潜移默化中理解

本次讲座让我对理解这个课程标准中出现频率较多的词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在教学时经常会问孩子:你们明白了吗?你们理解了吗?可是我们真的做到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了吗?徐老师从认知学的角度阐述了理解的层级有三个:先知道是什么,再知道怎么样,还要知道为什么。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很少让孩子到达第三个层级的理解水平,就是什么,更多地只是让学生知道了是什么,而徐老师的课堂就经常会从知识的源头去思考,让学生了解这个知识的来源,从而产生对学习这个数学知识的需要,有需要才会更加深入理解这个知识,比如课例《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由具体实物逐步抽象到线段图,这样就把线段图的由来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和对比分析中逐步理解了,学生理解了,产生需要这个数学识时,就会借助这个内容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我们每次告诉孩子说线段图好,强迫孩子去画线段图,这种无痕的教育,让孩子在从直观、具体的认识逐步到抽象、概括的理解水平,真是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

再比如《平均数》的课例,从最直观的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到取长补短法,再到这两种办法都不能解决,需要量一量,算一算,也就是求和平分法,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中层层推进,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就不会只停留在最初的方法上。徐老师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里发展规律,启发孩子一步一步地理解数学知识、概念、规则、方法。回看徐老师举出的这些课例,每一节课都是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通过直观操作、分析对比、变式举例、板书提炼等策略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思维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理解了数学知识,不愧是大师,有理念,有方法,无痕教育的理念在这些课例中更是可见一斑。

带给我最深入的感受就是我们教学时一定要理解儿童的思维方法,儿童不是成年人,儿童也不是小大人,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不同于成年人的,我们如果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代替学生思考,不给学生充分体验,感知的机会,这样的数学课就是在灌输知识,而不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所以我们要运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设计教学过程,比如《认识乘法》这节课,我们教学时就忽略了学生对几个几的深入理解,在这部分的试题中,我们就发现学生分不清3223的区别。如果按照徐老师的教学环节去设计几个几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画图、拍手游戏等环节,去充分理解几个几的概念,那么学生就会对几个几印象非常深刻,其实就是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本质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铭记我们所面临的对象是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直观的、具体的,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要遵循他们的思维特点,选择合适的,利于他们思维所能理解的内容和方式,让孩子在充分感知和体验中自己建构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8a60b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