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 因材施教

2022-03-25 11:0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元智力 因材施教》,欢迎阅读!
因材施教,多元,智力

多元智力 因材施教

摘要:新中国教育体制急功近利,许多人只是把知识作为谋取官位俸禄手段;一考定终身,以分数为衡量学生智能高低的唯一标准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和新课改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缓慢,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果一味地高投入、低产出,连几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培养不出,那是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种犯罪。

关键词: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认知能力 道德教育 审美教育 情感价值教育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上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中国学生经过长期积累和严格训练,可以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耀武扬威,为国争光,但代表创造力最高水准的诺贝尔大奖却始终与中国人无缘,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弹之父钱学森老人弥留之际给大家留下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新中国教育体制急功近利,许多人只是把知识作为谋取官位俸禄的手段

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一个人要是在业务上有点名堂就去当官了。从此以后,他便到处去开会,到处做报告,到处去喝酒,到处去应酬,哪来时间搞学术?目前,国内名牌大学存在一流生源,二流师资,三流管理的现象;大学教师忙于申请课题、搞经费、写论文,功利心太强,学术造假时有耳闻;平时大牌教授难得一见,更别提与之探讨、与之交流了,学生基本处于牧羊状态。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取高职称,因为职称不仅涉及到教师的职业荣誉与学术地位,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在中学,许多教师忙于辅导学生参加奥数竞赛。像我们参加一次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要经过市级、省级、国家级层层培训和选拨,最后挑选出来的尖子生还要集中到国家集训队,在专家指导下进行高强度、超常规的培训。与此相反,国外要简单多了,学生只要有兴趣即可报名参加,只需要一次测试筛选,出线者即可组队出国参加比赛。原来,骄人的成绩是在如此不对等的前提下获取的。这种拔苗助长、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的游戏,国人为何乐此不疲?究其原因,利也!对学生来说,拿到获奖证书,高考可以享受加分或破格录取的待遇;对指导老师来说,因学生获奖有可能获得专家能手的荣誉称号,晋升职称自然比别人快一点,这种情况大有拿着学生的香水往自己脸上抹的味道!当然,培训机构也可以取得一笔不菲的收入。如此皆大欢喜的事情,何乐而不为?诺贝尔奖,国殇也!国人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就是八位华人获奖者与中国大陆教育制无缘的根本原因。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人为操作因素非常大,何不进行改革?实行以考代评,不仅可以实现形式上的公平公正,而且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一考定终身,以分数为衡量学生智能高低的唯一标准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觉悟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无论是过去的三好学生还是今天的五好学生都不如智育一好,学习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应试教育追求答案的规范化和唯一性,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标准答案一统天下,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唯标准答案是从,丧失了质疑商榷能力,进入思维定势状态,在处理问题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这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哈


佛大学教授霍华得·加德纳在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后,在《智力结构:多元智力》一书中提出了人类的智力绝非客观、静态、一元的,他将人类的智力分为八个方面:1.语言智力:指用语言思维、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长大后,很有可能成为诗人、作家、播音员、记者等。2.空间智力:使人的知觉能够在空间自由驰骋,有效地调整物体的空间位置,还能创造或解释图形信息。拥有这种才能的人,如果从小加以培养,很有可能成为航海家、飞行员、建筑师等。3.运动智力:指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如果被教练潜心挖掘,很有可能成为出色的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等。4.音乐智力:指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如果勤学苦练,很有可能成为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等。5.人际关系智力: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并与人交往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如果家庭教育良好,有可能成为教师、社会工作者和外交家。6.自我认知智力:指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导引自己人生的能力。善待这种能力的人,很有可能成为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神职人员。7.自然观察者智力: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一般会成为猎人、植物学家或农夫等。而应试教育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数理智力,忽视了与学生未来成功密切相关的其他各种智力的开发与培养,这既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造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不是培养千人一面的标准件

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在同一班级的学生中,虽然有着共同的年龄特征,但是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禀赋、潜能等方面都会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要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才能因材施教。有位专家研究发现,学困生的想象力远比优等生丰富。那些在课堂上死气沉沉、不敢举手、就算举了手也说不到点子上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所谓的优等生,而生龙活虎、抢着发言、有着精彩惊人之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所谓的学困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它说明我们的优等生在赢得分数的同时丢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们的学困生在丢失分数的同时却保存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做出的贡献往往不予承认。这正好应验了《圣经》中马太福音一章里的一句话: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凡是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去。默顿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我国教育界表现得十分突出: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对于优等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对于学困生则比较忽视和冷淡,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结果使学困生表现得更加不好,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不愿努力,性格孤僻,而一少部份优等生由于过度的宠爱,形成了自私自利、孤芳自赏的性格,成为班级中的精神领袖

四、新课改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缓慢,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更为荒诞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新教材加上多媒体就等于新课程。这些教师穿着新鞋走老路,我行我素,他们固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是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者,却不知教师首先是导师,是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的帮助者;其次是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再次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也是动态的研究者、学习者。那种唯知识论、唯教材论、唯教案论、唯课堂论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较多关注的是知识性的要求,很少关注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等。

教育应该考虑成本,如果一味地高投入、低产出,连几个像样的国际大师都培养不出,那是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种犯罪。有人说:教师是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孩子,成就明天的梦想。这句话仔细思考,不无道理。因此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社会发展对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培养成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富,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早日实现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教师博览》,2009年,第11期。

[2]《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bf91e1b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