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邢德艳)

2022-12-11 22:3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邢德艳)》,欢迎阅读!
品德,随笔,小学,教学,社会

在活动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快乐成长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

安民镇中心小学 邢德艳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才能享受成功。新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扎实的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首先应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又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

在活动中成长参与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教师应让学生在亲切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开发和道德的陶冶。 我反复琢磨,总结出几条小经验: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做,教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意的小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认真体验的一件大事;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可借鉴我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享受成功。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行为。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这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课后要反思。不论是老师或学生的在第一次活动的结束时,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让反思成为下一次课取得成功,步的前奏。第四,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并采取生生互评及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我深知,如果教师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文化教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能真正植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特殊的生活世界,只有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以他们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快乐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4ab14f2e3f5727a5e962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