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乡愁》笔记

2022-04-14 08:3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爱这土地》《乡愁》笔记》,欢迎阅读!
乡愁,土地,笔记,我爱



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土地”“乡愁”(重点) 3.学习体会诗歌的“形象”,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难点) 4.朗读并背诵两首诗。 要点:

识记《我爱这土地》的字词文常知识;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土地”含义;分析诗歌“形象”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朗读并背诵该诗。

一、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我爱这土地》

二、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明确: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4.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5.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明确: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6.熟读背诵全诗。

小结:

“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要点:

识记《乡愁》的字词文常知识;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土地”含义;分析诗歌“形象”,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朗读并背诵该诗。

一、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现居台湾。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

二、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 1 -




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邮票/这头

母亲/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

/船票/这头新娘/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坟墓/外头母亲/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海峡/这头大陆/那头





三、探究问题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合作研讨: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3. 合作研讨: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4. 合作研讨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明确: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四、比较阅读

- 2 -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此处括号内的内容只了解,不记。括号外加重的是笔记。

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五、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诗歌欣赏:乡色酒

舒兰(台湾)

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圆 你满

人也圆 乡愁也满

五、小结

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民族的集体意识。

六、提纲: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小中寓大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浅中寓深 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民族意识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12091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