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2022-05-04 14:2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与自然》,欢迎阅读!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自然,在现代词语中的释义有四个:1. 自然界;2.自由发展;3.理所当然;4.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关于自然的详释很多,有中国的,有西方的,有广义的,有狭义的。本文主要讨论是第一点,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历史的范畴。自然界的存在是人类的起源、发展和进化的前提[1]。根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当第一个手拿石器的原始人跌跌撞撞地试图站立起来的时候,人与自然分离的过程才开始。一方面大自然孕育人类,人类衣食住行依赖大自然,另一方面人类作为意识的主体,通过实践不断认识自然界及人类本身的发展规律。行进在历史的长河中,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传统的农业文明和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2]。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农业社会时期人对自然的依赖阶段,前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蒙昧和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对立两个阶段,并正在向生态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阶段过渡。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也不多,人更多的是依赖于自然生存,作为意识的主体,人对自然规律没有认识,经济自给自足。早期西方文化中宗教思想,教皇代表天,代表神,人们信仰与受其统治。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天。人之初产生虽然是得之于天;但是既生此人,则天全由人类来彰现。这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对生态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最高的人生境界,这种认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人类早期社会受唯心论的统治[3],认为一切都是神的创造,面对广大而不断变幻着的自然界,充满恐惧和敬畏。人类力量在自然界面前的相对弱小,还不能完全摆脱自然环境的控制和威胁,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总的是屈服、敬畏和崇拜,受强有力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这一时期人还是缺乏对自然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畏惧自然情绪为主导的蒙昧阶段。

西欧的近代工业文明,在西欧掀起了工业化浪潮,最终导致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大转变,彻底改变了农业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方式,人与自然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文艺复兴之后,人类有了思想启蒙,对自然与人本身进行了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机器开始广泛的应用,人转化了思想,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主人,从自然界中大肆掠夺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且错误的认为可以征服自然。而当人们还沉醉在战胜自然的喜悦中时,自然也早已悄无声息开始了无情的报复。气候异常、海洋毒化、臭氧层变厚、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全球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呈现在人类面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严重的危机。局部上获得了经济利益,整体上却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这一阶段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特点主要是“对立”

这些困境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尖锐地提交给了全人类。辉煌了三百年之久的工业文明终于发现,大自然已经发出沉重的叹息,她已经伤痕累累,无力可支,再也无力养育多子多孙的人类。人类文明怎样才能永久地持续发展下去呢?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发展观,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工业化的发展铸造了现代工业文






明,同时也在呼唤着新的社会文明形态。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人类需要同自然和谐共生,将以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中心,现人与自然的同步发展。

所谓生态文明,概括地说,就是指人类用文明的态度去对持自然界,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4]。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关系下,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三方面。第一,人的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建设美丽家园,根本在于人们要有真正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从思想上转变,落实到行动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家园。第二,转变社会生产方式。过去人类依赖于自然资源,进行的是高投入、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严重破环生态环境。实施绿色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与自然生物圈和谐互补。例如大力发展科技、旅游等产业,重点生产绿色产品,并且生产出来的废品又能重新被自然吸收利用。第三,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追求的不应再是对物质生活的极度享受,而是精神上自我满足同时与环境和谐共处。人类生活不仅应是富足的,还应当是自然的[5]

人与自认和谐共生这一观点,是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要求。生态文明是时代的转折,也是文明的转折。人们应遵循这一观念,走出“征服自然”的错误、狭隘的价值观。与自然携手,让这蔚蓝星球在宇宙的星河中熠熠发光。

参考文献

[1] 李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 [2] 冯淼.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06..

[3] . [J]. ,1993,(06):26-29.

[4] 谷树忠,胡咏君,周洪.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 资源科,2013,35(01):2-13.

[5]俞海,夏光,杨小明,尚素娟. 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特征和实践基础及政策路[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01):5-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bb7d7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