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作文之比较

2022-05-24 07:51: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各国作文之比较》,欢迎阅读!
作文,各国,比较

各国作文之比较

编者按:摘几篇介绍国外学生作文情况的文章,确有视野洞开之感,让人感受到异国的教育与思维。

从法国高考作文想到的

我读的西方文学理论中,真正让人赞叹,极具想像力、智慧含量和个性风格的理论家大都出身于法国,福珂、巴特、拉康、阿尔杜塞、德里达„„法国在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突然为世界喷发了一大批理论家。法国人帮助全世界解释全世界,帮助人类认识自己,让许多人知道:人类可以这样思考,而且可以思考得如此激情,如此深刻,如此贴近现实,如此富于魅力。为什么会这样?看了法国高考作文,我清楚了大半。

中国的高考和法国高考的第一个科目都是作文,中国是语文作文,而法国是哲学作文。当去年中国学生在为“摔了一跤”、“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提篮春光看妈妈”、“必须跨过这道坎”等题目发挥的时候,法国学生则面对“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

老实说,作为一个文艺学的研究生,我可能对“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比较能发挥,其他的题目也是云里雾里。尤其是休谟的书根本没看过,更是无从下笔。 作文里透露的信息是:思想!你有没有想法?能否进行较为深入的哲学思考?能否对生命,对生存状态,对自由、正义、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据说福珂的书在法国是畅销书,他的理论以艰深出名,国内相关研究者尚且不敢说看懂,而,在法国却是畅销书。一个民族对有创见的思想的尊敬、推崇、对创新的尊重,真心的喜爱和热切的追捧,而且他们居然也都尝试去看懂这些大部头。

中国与新加坡高考作文题之比较

对比我国2009高考试题,感到主题更深沉,含量更丰富,论域更宏大。过细看,新加坡2007年的12道题其实分别包括政治、科学艺术、人文和社会几大类,每类两道题左右。每个考生可以选择自己平时熟悉的领域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据了解,新加坡的高考作文不是无限制地放开,而是规定必须写议论文。他们认为,高中生与初中生不一样,必须培养理性思维能力。从全套题目看,该国考察更多的是学生的国际眼光和对最新社会话题的认知。笔者感觉,新加坡的作文题是一种大智慧,而中国近年来的作文题却是一种小聪明,以巧取胜,新引人。

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外国学生选题的空间超级大,一个几百万人口国家的高考,每个考生就有12个题目(明确有5大类)可供选择。而我们中国即使是一个省出一道作文题,也是几千万人的省做一道题,其自由选择度显然小得多,发挥的空间哪有不受到挤压的呢?当然,中国人习惯了传统的应试,也许不适应面对众多的选择。中国高考作文题的开放是一种不自信的开放,担心考生难以展示出我们期待的水准,其实是对我们基础教育的一种不自信。考题即教育现状罢了。


中国高考作文只是放开了但还没有定型,虽然权限下放却没有成熟的指导原则。包括全国命题和有命题权的省市区,显得命题随意性比较大,自由裁量无边界。虽然年年给人以很多惊奇,却不能给人以有针对性的引导,没有引导到这个年龄段最应该思考的层次和高度上来。看看新加坡的作文题,其立意其深度其视角远在中国高考作文题之上。

“应景之误”让命题人心有余悸而客观上避开了一些必要的社会思考,因为每个省都不想与全国与兄弟省的作文题撞车就绞尽脑汁立足创新花样翻新,因为你不能年年保证出奇出新出巧。反观新加坡高考作文题的出题思路与原则,它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可以不断更新的体系,它是一个反映时代和社会客观真实的重要载体,它也许能打开我国高考作文题今后命题的新思路。

高考作文中学会公民发声

都说今年高考的作文题“务实”了,跟现实贴得更近了,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发现还果真如此。比如,广东卷作文要求考生谈“对常识的认识”;辽宁卷的作文问“明星代言你怎么看?”;江西卷作文由“兽首拍卖”引出;天津作文题是“我说九零后”;江苏卷让考生“品味时尚”„„当然也还有一些虚而空的题目,但总体来说,更接近现实生活,更接近社会热点,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学生夸夸其谈于高蹈的不着边际的理想,对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不闻不问;不愿意看到一个学生面对现实问题两眼茫然,无从分析,提不出半点解决的办法。那样的话,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些书呆子,生活在现实中的“真空人”。

这不是我们的考试中的好传统,纵然是为人们诟病的科举考试,也不是这种搞法。我在网上有幸看到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试题,第一场考史论5篇:“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5篇史论涉及藩镇,平戎,举贤,变法,以夷制夷,讲的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无不是要紧扣当前的时势,要以古论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对答的。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其中有这样的题目:“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这样的题目里涉及的话题是当时的热门国际话题,就如同现在的高考题目中涉及“金融风暴”、“兽首拍卖”,都是“热点话题”,需要考生平时关注时事,并有很好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关系的思考能力,否则就很难回答得上来。

高考语文也是一根“指挥棒”,语文考试这个指挥棒鼓励人人去做文学家,把作文考试当文学比赛之一种,让学生沉迷于文学的诗意当中,那是很狭隘的搞法。毕竟,并非每个人以后都要从文,也不是人人都要做作文的高手,更多的人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无论他从事哪一种工作,无论他的写作水平如何,他都应该关心社会,学会自由表达自己对政治、社会、时事的看法,在每个人的自由表达中力促社会进步。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公民而非臣民,强国富民要靠公民。对中国教育的观察,中国最缺少的不是知识传授,而是人的教育如何培养合格公民,这可以说是中教育中的短板,现在应该是补这短板的时候了。

培养自由独立的公民,语文教育责无旁贷,高考作文虽然只是一次作文考试,理应在培养公民上尽到责任。教育以培养公民为目的,当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能够以公民身份发声时,我们离公民社会也就越来越近了,中国就越来越有希望。

近年美国法国新加坡高考作文题

2008美国高考作文题 美国西北大学作文题

1、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 2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 3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重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个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一下它怎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 4罗马教皇八世Boniface要求艺术Giotto放手去画一个完美的圆来证实自己的艺术技巧。什么看似简单的行为能表现你的才能和技巧?怎么去表现?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作文题

1想像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

2、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了4小时35分钟,你将会做什么不同的事? 3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著名的芝加哥特征的建筑壁饰。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文题

1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2、什么是你曾经不得不作出的最困难的决定,你是怎么作的? 3、直至你目前的生活,你的什么具体的成功给了你最大的满足? 2008法国高考作文题

(法国的高三分文、理、经济科,各科均有三题,可选做一题。) 1、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 2、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

3、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 1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 2、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

3、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 1、人们是否可以不受磨难而满足欲望? 2、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

3、评述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一段文字。 2007法国高考作文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dd0630a32d7375a51780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