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023-02-21 00:24: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欢迎阅读!
人际关系,心理学,对象,研究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际关系心理学(Interpersonnal Ralation Psychology)在搜集人际关系的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去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规律的心理科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定义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明确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心理、行为发生的条件和情境,并使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使那些不完全详尽的社会常识性知识得到升华。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2 人际关系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3 人际关系作为专用名词是在本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5 米德提出了象征性交往理论,勒温提出了群体动力学、T组理论;考夫曼提出了社会互动理论;修茨提出了人际特质理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不协调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了归因理论,弗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

6 人际关系心理实际上乃是人与人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其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满足与不满


足、好感与恶感就成了评价人际关系心理的主要标志。

7 就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过程而言,一般经过一个双循环的过程。即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内循环与逆时针方向运动的外循环有机组成的完整系统。

8内循环和外循环并不是相互分离的,有时两个过程交叉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但其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9 社会学是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或从人们各自所处的阶级关系、群体关系中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非个性的特点。而人际关系心理学则是从个性角度,着重研究人与人在情绪基础上的心理关系。

10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 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广义上的社会关系,指人们在历史的共同活动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表达这一思想的主要有“人们的一切关系”、“人们之间的一切关系”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一切关系的科学抽象。二是狭义上的社会关系,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12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

13 社会关系及其结构层次一、生产关系;二、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例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宗教关系以及公共关系等;三、心理关系,它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受主体心理特点调节的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所组成的人际关系。

14 人们直接的心理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冲突,另一个是心理相容。

15 交往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具体化和实质化,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直接前提,交往的状态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是成正比的。

16 人际关系是以天命观、家族主义和以儒家为中心的传统伦理思想为基础,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是人缘、人情和人伦(瞿学伟1992)

17 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奥尔特曼和泰勒经过对人际关系的系统研究后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ef53bff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