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5.1-整体性-2019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Word版含解析

2022-05-24 14:14:5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微专题5.1-整体性-2019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Word版含解析》,欢迎阅读!
二轮,专题,整体性,探究,要素

2021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微专题 整体性

【知识精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环境五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根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展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二、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整体性典例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岩石、大气、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共同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每一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进展物质与能量交换,改变着其他要素的性质,对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典例分析如下:



地理要素

影响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

气候→地貌

气候与 地貌

地貌→气候

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

气候与 水文

水文→气候 气候→动物

气候与 生物

植物→气候

加剧干旱程度

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

气候与 土壤

土壤→气候 地貌→水文

地貌与 水文

水文→地貌

作用形成的

地貌与

地貌→生物

生物



阴坡和阳坡植物是不同的,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貌积水形成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

气候→土壤

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土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

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那么为针叶林,动物耐

气候→水文

化小

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

典例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和风化过程,

生物→地貌

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与 生物 土壤与 生物

水文→生物 生物→水文 土壤→生物 生物→土壤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环境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着水的化学成分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茶树的生长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三、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答题模板

分析角度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

境特征

解题方法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展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

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根底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

过程及特点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防止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

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



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标准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

四、世界陆地各自然带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达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长颈鹿、羚羊 袋鼠、沙漠狐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典型动物 猩猩、河马 象、孔雀

典型土壤 砖红壤 砖红壤性红壤 燥红土 荒漠土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f496e10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